1,高一emredbeg必修一redendememredbeg地理redendem知识

凹岸,凹岸被侵蚀所以水比较深,可以停泊的船的吨位就可以重些,而且建在凸岸,沙不断堆积港口就很容易作废了
凹岸。因为凹岸被侵蚀,水较深,泥沙不宜淤积,比较适合建立港口。
凹岸,水流侵蚀大,所以泥沙淤积少,再加上土质松软和避风条件好,方便船舶的进出港
凹岸,正因为你说的,凹岸是侵蚀的,所以泥沙淤积的问题会小一些,有利于传播的进出和停泊。
凹岸
凹岸.因为建港必须满足的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实。而此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那么凹岸的地质构造相比凸岸就比较坚实(将易侵蚀物质侵蚀掉,堆积在凸岸)凸岸的地质就比较松软了;另外,凹岸还有建港所必需的的条件,那就是避风条件好!可使进港船只免受风浪的袭击,而凸岸无法避风,不可以建港。

高一emredbeg必修一redendememredbeg地理redendem知识

2,高一em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em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一em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em

3,人教版b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b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张斌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海王星。运动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

人教版b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b

4,emredbeg高中地理知识点redendem有哪些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涉及地图专题、地球运动专题、大气专题、水环境、 陆地环境、季节知识专题这几大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了很多知识点。在地图专题里面,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方向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涉及地图专题、地球运动专题、大气专题、水环境、 陆地环境、季节知识专题这几大单元。在地图专题里面,经度是向东度数增大、向西度数增大,纬度向北度数增大、向南度数增大;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方向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大气专题里面,典型的季节现象、每一个半球的气压带、降水、气象灾害都是这一单元中,需要搞清楚的知识点;在大气专题单元,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气温与天气、热力环流、风向以及风的形成等内容都值得关注。在水环境单元主要包含水回圈、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补给的差别、海水等温线的判读、洋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内容;陆地环境单元需要把握好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成因、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的类型等内容。季节知识专题关键是学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太阳直射点、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的内容。

5,em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em5000字以内

望采纳,谢谢~还有一半你待会儿追问,我再发,超字数了。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2011-01-09 17:15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7  3楼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回答者: 122.15***8.* 2009-11-22 13:34  检举?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回答者: 我叫天使cc - 一级? 2009-11-26 20:04  检举?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011-01-09 17:15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7  5楼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2011-01-09 17:15回复  伤花已开  核心会员7  6楼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6,高一数学emredbeg必修一知识点redendem有哪些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的确定性,元素的互异性,元素的无序性。集合的表示为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可重复的。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7,高一生物emredbeg必修一知识点redendem有哪些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走近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蛋白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8,emredbeg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redendem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文章TAG: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  高中地理  地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