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山东高考596分全省理科排名

2016山东高考596分,全省理科排名最低29663名

2016山东高考596分全省理科排名

2,2020淄博高考成绩排名

2020年淄博市考生高考成绩已于2020.6.24公布,想得知高考成绩排名,可以去查询山东省2020年夏季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

2020淄博高考成绩排名

3,新高考在录取时是怎样排位次的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感谢邀请。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你解答。  高考成绩同分的情况很多见,尤其是中分段,每个分值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但在一分一段表中,同分的都被显示为相同的名次。  投档、录取过程中,同分考生会按单科成绩进行排序,即同分考生之间名次也有先后。但我们无法计算自己的准确名次,因为我们不知道同分其他考生的单科成绩。  填报志愿时,考生无论是取排名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或中间值都可以,实际上影响不大。如上图,500分的考生有386人,排名介于19148-19533名之间,分析志愿时考生既可以取19148、19533或中间值(19340)作为自己的名次。  实际操作中,考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成绩取同分中的最低名次,将学校录取线取同分中的最高名次。这样的做法是将自己看低一些,将学校看高一些,相对而言更稳妥。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熟悉高考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政策、规则、流程,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补充说明一下:由于各省高考政策差异性较大,本回答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误解。部分省份查高考成绩时只能查询到总分、单科成绩、加分项,不显示位次(准确的排名),考生只能通过一分一段表查询自己的大概排位。而部分省份考生查成绩时也能查询准确的位次,因此本回答中的内容对于你们而言并不适用。而笔者所在地的政策,正好与提问者所在省份政策相同,我在回答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因素,引起部分地区的网友误解,深表歉意。特此说明。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感谢邀请。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你解答。  高考成绩同分的情况很多见,尤其是中分段,每个分值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但在一分一段表中,同分的都被显示为相同的名次。  投档、录取过程中,同分考生会按单科成绩进行排序,即同分考生之间名次也有先后。但我们无法计算自己的准确名次,因为我们不知道同分其他考生的单科成绩。  填报志愿时,考生无论是取排名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或中间值都可以,实际上影响不大。如上图,500分的考生有386人,排名介于19148-19533名之间,分析志愿时考生既可以取19148、19533或中间值(19340)作为自己的名次。  实际操作中,考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成绩取同分中的最低名次,将学校录取线取同分中的最高名次。这样的做法是将自己看低一些,将学校看高一些,相对而言更稳妥。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熟悉高考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政策、规则、流程,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补充说明一下:由于各省高考政策差异性较大,本回答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误解。部分省份查高考成绩时只能查询到总分、单科成绩、加分项,不显示位次(准确的排名),考生只能通过一分一段表查询自己的大概排位。而部分省份考生查成绩时也能查询准确的位次,因此本回答中的内容对于你们而言并不适用。而笔者所在地的政策,正好与提问者所在省份政策相同,我在回答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因素,引起部分地区的网友误解,深表歉意。特此说明。感谢邀请。题主的问题描述,概括起来有三点。1、新高考的成绩怎样计算?2、新高考的成绩计算方式,如何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3、既然采用的是新的高考计分方式,那么往年的录取数据(位次排名、成绩)还有没有参考价值?第一个问题,新高考成绩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所谓等级赋分制,顾名思义就是先把学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等级赋分制的本质是,根据学生的相对成绩,来计算最终的成绩。对于成绩划分等级,在国外的大学之中比较常见。比如一般会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A+/A-/A/B+/B等等级。【图片来自网络】新高考的高考成绩,就是语数外的原始成绩加上三门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成绩。举个例子,你在高考中选考了化学,在所有选考化学的考生之中,你的成绩排名是前百分之三,那么你的高考成绩就在91分---100分这个区间,然后,按照具体的名次等比例的折算成具体的成绩。以中国教育在线的一张图为例,说下成绩是怎么转化的。比如小华的高考原始成绩是61分,该成绩对应的排名区间是上图中的C+这个区间,根据开始设定的成绩这个成绩对应的转化成绩区间是【61---70】。然后假定在这个区间上学生成绩遵循简单的线性分布,也就是简单的一元一次函数。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到数学上的内插法(又称插值法)。计算如下:其中假设小华转化以后的成绩为x,式子中的69分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的原始成绩的对于的最高,而58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考生成绩的最低分,等式的右侧70是C+这个区间对应的转化分的最高分,61是该区间转化分数的最低分。【注:61分是该考生的原始成绩】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考生该科目的转化成绩。当然,不同的省份转化成绩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海南省高考成绩是先设定第一名成绩是满分900分,然后按照对应的等级和排名进行转化。但是,不论采用哪种转化标准,具体的计算过程和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第二个问题,等级赋分制等否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呢?新高考采用3+3的模式,考生从6门科目或者7分科目之中,选出不同的组合,会有20多种组合。不同的考试科目,学习的难度不同,因此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而等级赋分制,刚好能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等级赋分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布,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试内容、考生形式等带来的考生原始成绩的差异。在一些比较成熟的考试,比如SAT、GMAT等都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当然等级赋分制,并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等级赋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试成绩的管理。比如,在刚过去的18年高考之中,河南有几名考生怀疑自己的试卷被掉包,虽然最后被证明是考生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但是,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之前,有很多人觉得学生的试卷很有可能被掉包了。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组织和管理部门的极度不信任。从河南、陕西出现多起冒名上大学事件,再到自主招生考试中考生、家长、辅导机构,甚至是高校招生作弊,让很多人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怀疑。而新高考考生看到的成绩是转化以后的成绩,考生对于自己高考成绩更难有合理的预判,如果对于成绩的等级和转化,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流程,可能会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第三个问题,采用新高考以后,往年的录取数据还有参考价值吗?新高考“成绩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这一点和原来的高考“成绩优先,遵循志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说成大白话是,原来的高考不论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成绩都是主要的参考依据,而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选择。采用新高考的省份,高校会提前发布招生专业目录和选考科目要求,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没有要求,那么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状况和兴趣来选择;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有要求,那么如果想要报考这个专业,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高校的专业招生规定。也就是说,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实际上已无传统意义上的名次号。原来的平行志愿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投档,而新高考是专业类别为主要参考,所以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盲目的对比。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要结合其他渠道的数据来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判断目标院校的综合实力、报考热度、专业实力等。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感谢邀请。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你解答。  高考成绩同分的情况很多见,尤其是中分段,每个分值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但在一分一段表中,同分的都被显示为相同的名次。  投档、录取过程中,同分考生会按单科成绩进行排序,即同分考生之间名次也有先后。但我们无法计算自己的准确名次,因为我们不知道同分其他考生的单科成绩。  填报志愿时,考生无论是取排名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或中间值都可以,实际上影响不大。如上图,500分的考生有386人,排名介于19148-19533名之间,分析志愿时考生既可以取19148、19533或中间值(19340)作为自己的名次。  实际操作中,考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成绩取同分中的最低名次,将学校录取线取同分中的最高名次。这样的做法是将自己看低一些,将学校看高一些,相对而言更稳妥。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熟悉高考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政策、规则、流程,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补充说明一下:由于各省高考政策差异性较大,本回答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误解。部分省份查高考成绩时只能查询到总分、单科成绩、加分项,不显示位次(准确的排名),考生只能通过一分一段表查询自己的大概排位。而部分省份考生查成绩时也能查询准确的位次,因此本回答中的内容对于你们而言并不适用。而笔者所在地的政策,正好与提问者所在省份政策相同,我在回答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因素,引起部分地区的网友误解,深表歉意。特此说明。感谢邀请。题主的问题描述,概括起来有三点。1、新高考的成绩怎样计算?2、新高考的成绩计算方式,如何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3、既然采用的是新的高考计分方式,那么往年的录取数据(位次排名、成绩)还有没有参考价值?第一个问题,新高考成绩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所谓等级赋分制,顾名思义就是先把学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等级赋分制的本质是,根据学生的相对成绩,来计算最终的成绩。对于成绩划分等级,在国外的大学之中比较常见。比如一般会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A+/A-/A/B+/B等等级。【图片来自网络】新高考的高考成绩,就是语数外的原始成绩加上三门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成绩。举个例子,你在高考中选考了化学,在所有选考化学的考生之中,你的成绩排名是前百分之三,那么你的高考成绩就在91分---100分这个区间,然后,按照具体的名次等比例的折算成具体的成绩。以中国教育在线的一张图为例,说下成绩是怎么转化的。比如小华的高考原始成绩是61分,该成绩对应的排名区间是上图中的C+这个区间,根据开始设定的成绩这个成绩对应的转化成绩区间是【61---70】。然后假定在这个区间上学生成绩遵循简单的线性分布,也就是简单的一元一次函数。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到数学上的内插法(又称插值法)。计算如下:其中假设小华转化以后的成绩为x,式子中的69分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的原始成绩的对于的最高,而58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考生成绩的最低分,等式的右侧70是C+这个区间对应的转化分的最高分,61是该区间转化分数的最低分。【注:61分是该考生的原始成绩】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考生该科目的转化成绩。当然,不同的省份转化成绩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海南省高考成绩是先设定第一名成绩是满分900分,然后按照对应的等级和排名进行转化。但是,不论采用哪种转化标准,具体的计算过程和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第二个问题,等级赋分制等否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呢?新高考采用3+3的模式,考生从6门科目或者7分科目之中,选出不同的组合,会有20多种组合。不同的考试科目,学习的难度不同,因此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而等级赋分制,刚好能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等级赋分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布,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试内容、考生形式等带来的考生原始成绩的差异。在一些比较成熟的考试,比如SAT、GMAT等都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当然等级赋分制,并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等级赋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试成绩的管理。比如,在刚过去的18年高考之中,河南有几名考生怀疑自己的试卷被掉包,虽然最后被证明是考生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但是,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之前,有很多人觉得学生的试卷很有可能被掉包了。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组织和管理部门的极度不信任。从河南、陕西出现多起冒名上大学事件,再到自主招生考试中考生、家长、辅导机构,甚至是高校招生作弊,让很多人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怀疑。而新高考考生看到的成绩是转化以后的成绩,考生对于自己高考成绩更难有合理的预判,如果对于成绩的等级和转化,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流程,可能会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第三个问题,采用新高考以后,往年的录取数据还有参考价值吗?新高考“成绩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这一点和原来的高考“成绩优先,遵循志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说成大白话是,原来的高考不论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成绩都是主要的参考依据,而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选择。采用新高考的省份,高校会提前发布招生专业目录和选考科目要求,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没有要求,那么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状况和兴趣来选择;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有要求,那么如果想要报考这个专业,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高校的专业招生规定。也就是说,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实际上已无传统意义上的名次号。原来的平行志愿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投档,而新高考是专业类别为主要参考,所以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盲目的对比。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要结合其他渠道的数据来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判断目标院校的综合实力、报考热度、专业实力等。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可以选相对偏远一些的地区,拿地域来换分数,或者是选冷门的专业,还有看看当年在本省有没有新增的专业或新增的专业计划,或者是分校区的分数线相对低一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中外合作的一些专业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专业。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可以选相对偏远一些的地区,拿地域来换分数,或者是选冷门的专业,还有看看当年在本省有没有新增的专业或新增的专业计划,或者是分校区的分数线相对低一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中外合作的一些专业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专业。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是由高考的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它不是合格性考生,而是选拔性考试。所谓合格性考试,就是考完后划定一条分数线,如果通过了即为合格,不通过即为不合格,然后对那些合格的考生给予证书或资质认定。比如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所比较的是能否拿到证书,而不是以多少分拿到的证书。所谓选拔性考试,就是限定的名额,由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公平竞争,只要考生的成绩排名前列,他都会被视为优秀者,哪怕成绩并不高。回到高考话题,每年每个省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招生计划,而且竞争对手只是本省考生,所以要想拿到名校的录取名额,就必须成绩排名在名校的招生计划内。比如说湖北2019年高考所有211大学文科招生计划是2500人,那么只要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湖北的前2500名,只要志愿填报正常,上一所211大学希望极大,那怕他的成绩仅有300分。所以一言以蔽之,高考就像是排位战,无论你水平如何去,只要排名靠前,进入计划内,那么上名校的概率很显然就更大。不要简单认为你的成绩过了去年一本线,今年就一定可以上一本大学,更主要是看你今年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样分数排名是否有提升。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你解惑,祝高考好运!排名比分数重要。这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录取是按排名来的。像河北,我女儿高考那年,她们班有一位考生,文科考了643分,就被北大录取了。而去年河北高考,文科没有690分,是踏入不了北大大门的。当然,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由于高考分省录取,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考大省,考生分数考的非常高,但在本省排名并不是列在最前,也难以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省考的分数比高考大省低50分,就可能考入北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排名比分数重要。争取更好的分数,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入更高的排名,才能进入理想大学。分数是基础,而排名是硬道理。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排名更重要。(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招考部门工作,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3+3新高考模式,虽然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也衍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就如本题所问——考生选科不同,但成绩按总体排名是否合理?  6选3的制度让考生的选考模式达到20种之多,但所有考生成绩是综合排序的。如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600分考生,与选考化学、生物、历史的600分考生,他们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分数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制度设计时,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的。赋分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不同学科分数没有可比性的问题。下图是浙江省新高考的赋分表:  按照赋分制度,考生卷面分数并不直接计入总分,而是将考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重新赋予一个新的分值。如排名前1%的考生为100分,排名2%-3%之间的考生为97分,如此类推。如A考生选考了物理卷面85分,B考生选考历史92分,假设A考生的物理成绩排名5%,B考生的历史成绩排在8%,则A考生的物理赋分就比B考生的历史赋分要高。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难度并不相同,赋分制对于解决不同学科之间成绩没有可比性的问题确实具有较大程度的修正作用。  但是,赋分制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首先是如何将考生成绩分段并确定赋分值(如将前1%还是前2%的考生赋100分?),完全是由人为设定的,其有多大合理性就值得探讨了。  其次,考生人数的多少也会严重影响赋分制度的公平性。浙江改革中物理遇冷,赋分制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学习难度大,很多低分考生不愿意选物理,由此造成了选考物理的高、中分考生十分吃亏。尤其是中分考生吃亏很严重,假设在10万人选考物理时,考80分的考生能排在40%;而低分考生大部分逃离物理后,假设只有5万人选考,则80分就很可能被排到了70%以后甚至垫底,必然导致其赋分值大大降低,也必然会让更多的中低分考生放弃物理。  浙江物理遇冷后,当地采取对物理学科实行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6.5万人时,以6.5万人为基数进行赋分,这也是对物理遇冷现象的一种人为干预。虽然人为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平,但毕竟是人为干预,其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干预力度的大小本身就是个争议性话题。就如浙江最近爆光的加权赋分问题,其加权调整的行为是否合理公平,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新高考虽然在保障考生选择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但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今年过半省份爽约推迟高考改革,个中也是必有原因的。个人认为,对于高考此类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任何改革都应该在充分试点,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进一步推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高考填报志愿,分数重要,排名更重要。所以,成绩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位次。绝大多数省份是一分一位,少数省份是五分一段。所谓“五分一段”是以“5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区间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分数排名表的信息从一分(五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分数段人数:和你的分数相同(相当)的人数。老师平时说的,高一分打败一操场人就是指这个。????累计人数:从最高分到你的分数的总人数,即你的最差排名。你的成绩大致处于哪个批次内。比如往年本一批录取排名5万,而你的排名是6万,即使你们省的本科批分数线合并,即不区分本一本二本三,本一批学校录取希望也不大,应重点关注本二批学校。五分一段表的位次估计以广东2017年高考理科分数段统计表为例。690分以上3人,累计3人。说明690分以上的总人数只有3人,如果你是690分,则最差位次是3(也有可能3人并列)。同理,509到505,5分区间人数4951,累计人数63502人。指的是最低分505分的最差排名是63502。如果自己是507分,如何准确估计自己的位次呢?平均法:象509~505分,5分数段内又近五千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即一分1000人。所以507分排名大致61502~60502。趋势估计法:以上图为例,从630分到530分,五分段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增加量约200人左右,则每分约递增20人。由此可以看出,534~530分数段的2949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530分人数比534的多80人,即530分630人,534分约550人。按照此方法估计,就能估计出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和累计人数了。实际报考志愿时,具体学校的录取位次会有一定的波动,用平均法也完全没问题。要分析学校的近三五年录取位次波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判断目标学校的录取变化情况,比如录取难度是在逐年增加的、稳定不变的、减少的、波动较大的。逐年减少或者波动大的可作为自己冲一冲的学校。重视现场咨询每年成绩出来后,中学、大学都会安排招生现场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老师鼓励报考,一般就问题不大。因为各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底限,会根据各省生源情况有个微调。比如A省报考情况不理想,可能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而增加到情况火爆的B省。可以选相对偏远一些的地区,拿地域来换分数,或者是选冷门的专业,还有看看当年在本省有没有新增的专业或新增的专业计划,或者是分校区的分数线相对低一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中外合作的一些专业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专业。感谢邀请。题主的问题描述,概括起来有三点。1、新高考的成绩怎样计算?2、新高考的成绩计算方式,如何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3、既然采用的是新的高考计分方式,那么往年的录取数据(位次排名、成绩)还有没有参考价值?第一个问题,新高考成绩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所谓等级赋分制,顾名思义就是先把学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等级赋分制的本质是,根据学生的相对成绩,来计算最终的成绩。对于成绩划分等级,在国外的大学之中比较常见。比如一般会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A+/A-/A/B+/B等等级。【图片来自网络】新高考的高考成绩,就是语数外的原始成绩加上三门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成绩。举个例子,你在高考中选考了化学,在所有选考化学的考生之中,你的成绩排名是前百分之三,那么你的高考成绩就在91分---100分这个区间,然后,按照具体的名次等比例的折算成具体的成绩。以中国教育在线的一张图为例,说下成绩是怎么转化的。比如小华的高考原始成绩是61分,该成绩对应的排名区间是上图中的C+这个区间,根据开始设定的成绩这个成绩对应的转化成绩区间是【61---70】。然后假定在这个区间上学生成绩遵循简单的线性分布,也就是简单的一元一次函数。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到数学上的内插法(又称插值法)。计算如下:其中假设小华转化以后的成绩为x,式子中的69分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的原始成绩的对于的最高,而58代表处在C+这个区间考生成绩的最低分,等式的右侧70是C+这个区间对应的转化分的最高分,61是该区间转化分数的最低分。【注:61分是该考生的原始成绩】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考生该科目的转化成绩。当然,不同的省份转化成绩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海南省高考成绩是先设定第一名成绩是满分900分,然后按照对应的等级和排名进行转化。但是,不论采用哪种转化标准,具体的计算过程和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第二个问题,等级赋分制等否保证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呢?新高考采用3+3的模式,考生从6门科目或者7分科目之中,选出不同的组合,会有20多种组合。不同的考试科目,学习的难度不同,因此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而等级赋分制,刚好能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等级赋分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布,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试内容、考生形式等带来的考生原始成绩的差异。在一些比较成熟的考试,比如SAT、GMAT等都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当然等级赋分制,并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等级赋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试成绩的管理。比如,在刚过去的18年高考之中,河南有几名考生怀疑自己的试卷被掉包,虽然最后被证明是考生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但是,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之前,有很多人觉得学生的试卷很有可能被掉包了。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组织和管理部门的极度不信任。从河南、陕西出现多起冒名上大学事件,再到自主招生考试中考生、家长、辅导机构,甚至是高校招生作弊,让很多人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怀疑。而新高考考生看到的成绩是转化以后的成绩,考生对于自己高考成绩更难有合理的预判,如果对于成绩的等级和转化,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流程,可能会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第三个问题,采用新高考以后,往年的录取数据还有参考价值吗?新高考“成绩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这一点和原来的高考“成绩优先,遵循志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说成大白话是,原来的高考不论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成绩都是主要的参考依据,而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选择。采用新高考的省份,高校会提前发布招生专业目录和选考科目要求,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没有要求,那么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状况和兴趣来选择;如果高校的专业对于选考科目有要求,那么如果想要报考这个专业,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高校的专业招生规定。也就是说,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实际上已无传统意义上的名次号。原来的平行志愿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投档,而新高考是专业类别为主要参考,所以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盲目的对比。对于往年的录取数据,要结合其他渠道的数据来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判断目标院校的综合实力、报考热度、专业实力等。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高考在录取时是怎样排位次的

4,2018年山东考生高考成绩475理科排名十三万九千多名可以报哪

楼主,你说的是文科还是理科,理科的话第二批中二本可以填写中等偏上高校的例如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等,文科的话,就属于第三批二本的差档,例如丽水学院,衢州学院,浙江外国语,宁波工程。以上的前提是楼主就读浙江省高校,祝楼主好运!

5,2019年河北省文科高考569分排名11500多名能考什么大学啊

省内的升到一本时间不长的院校,概率相对稍大些,例如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等一本专业,参考下前两年的投档线。
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理科五分一档统计表 http://learning.sohu.com/20080624/n257690022.shtml

6,高考五分一排名是什么意思

1、高考五分一段排名是全省考生的排名,就是按照每五分为一个单位公布每一名考生的排名情况。2、五分段排名一般都是过去几年的排名方式,现在公布的基本上都是一分一段排名了。一分一段排名更加详细,准确,考生可以更直观的知道自己的排名位置。
大了去了,一分只差可能进的学校也是差别特别大
为了考生升学志愿时获得更多资讯,实行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志愿的办法。考试院在公布考生个人成绩的同时,还配套公布全省考生成绩的分段统计表(简称“段表”),以便考生了解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所处的位置。充分发挥这个统计表的作用,尽可能作一些相关分析,对合理选报志愿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结合其他历史资料,就如何利用成绩分段表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就是分数相同的在一个名次

7,2021年高考成绩什么时间公布

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则不尽相同,在全国各个省区中,最早公布高考成绩的是6月21日,其他大多数省区都是集中在6月22号至6月25号之间。一般在高考结束的半个月到20天左右的时间会公布高考成绩。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对应省招考办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找到自己在全省的位次。高校招生生有名额的,这样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分数所处的位置。高考公布成绩的时间一般是在考试结束的半个月左右,根据历年经验,一般在6月22日-25日。查询高考成绩可以通过省招生办官网提供成绩查询入口进行查询,每年招生办都会提供成绩查询入口。也可以利用打电话的方式或者发送短信的方式进行高考成绩查询。了解自己的分数上了哪个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确了解我省今年各个批次的录取控制线,确认自己的分数上了哪个录取批次。了解自己高考成绩在全省同科类中的排名。高考成绩公布后,省教育考试院同时会公布全省文科、理科5分段统计表,考生需要找到自己在全省的排名,为你下一步寻找目标院校打下基础。

8,10年山东省美术统考成绩刚过本科线高考成绩四百多能去省内哪些

你的文化课不错,请参考一下学校,:(二本较好的)理科生的 按文化课成绩录取的: 青岛科技大学(大约450分左右)广告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专业 与工程专业是专业过线按文化成绩排名。 另外动画、绘画艺术设计按统考成绩专业排名录取。 青岛理工(大约460-480分左右)的工业设计是按文化成绩排名录取, 另外艺术设计、绘画按省统考成绩专业排名录取。 山东建筑大学(大约420-440分左右) 广告学专业是按文化成绩排名录取, 另外艺术设计、美术学按省统考成绩专业排名录取。 济南大学录取原则:美术类专业过本科线,按照文化成绩排名录取。 烟台大学按文化成绩和统考成绩相加综合排名,从高至低排名录取。 山东理工大学(430-450分左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按文化高考成绩排名录取。 按省统考成绩专业录取的学校:山东科技大学,聊城大学 ,山轻工 较好的学校有:青岛大学(只招文科)、烟台大学、青岛理工、青岛科技。。。。济南大学、聊城大学也可以。。 其他的学校你也可以参考:潍坊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德州学院也不错。。。。

9,高考排名是怎么情况

1、高考成绩总分相同按单科成绩排名,只有总分相同且单科分数都相同时,才视为相同名次(排位分)。2、文史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外语、数学、文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同分,则看外语;外语同分,再看数学;若再同分,则看文科综合。3、理工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理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数学;数学同分,则看外语;若外语同分,再看语文;若再同分,则看理科综合。
这个是情况而定,分数相同时排名按照综合、数学、语文、英语顺序分数比较来排名
这你就问对人了,楼主lz请看第一档次:西安大唐补习学校,文化补习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品质很高。第二档次:龙门、方正,排名第二序列。第三档次:一博、远东人民、正大第四档次:成才、双城、黄河第五档次:鸿达、瑞佳、书林、、、希望对你选学校有所帮助。。
这个要看你们所在省份发布的一分一档线才知道。所谓一分一档线,会显示出来每个具体分数有多少人,在全省的排名是第几位。建议到你们所在省教育厅网站查询一下,如果你们只差一分,她排名却和你相差一千多名,可能就是有一千多人和你是一样的分数,因此同学的排名就被往后推了。

文章TAG:高考成绩排名高考  高考成绩  成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