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来用文言文怎么

“原来”在文言文中可以是“素”,意思是“往常”、“旧时”、“本来的”“原始的”。文言文中有《五人墓碑记》(明朝·张溥)“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海瑞传》有“此人素有痴名”。
原来用古文就是:原来如此。
“初”,赤壁之战中有“初”,表示回忆以前的事情。
郑人买履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来用文言文怎么说

2,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扩展资料:启示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3,典故郑人买履是不是成语

是成语。因为成语词典上能查到。 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而”郑人买履”是有一定典故,而且有一定的寓意,根据以上成语的定义,可以确定”郑人买履”是成语.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是的,它有它的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典故郑人买履是不是成语

4,文言文郑人买履的全文和翻译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断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1.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其足:量长短,动词。6.而:表示顺承,就。7.置:放在。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10.坐:通假字,通“座”,座位。11.至:到了。12.之:到……去,往。13.操:带。14.已:已经。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17.乃:于是,就18.持:拿。19.度(dù):量好的尺码。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24.遂:于是。25.曰:说。26.宁(nìng):宁可。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主题归纳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事实。典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作者介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语 法主谓式句型用作定语、状语,是含贬义的成语。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急中生智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寓意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通的人。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5,急求七年级上的文言文答案

1.(1)钱氏据两浙时,发现所建木塔不稳。(2)匠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求问塔动原因。(3)匠按皓的方法修好木塔,人们皆称赞塔的建造方法精湛。2、选(C)“踩”的意思。3、正面描写(逐层布板讫,便实订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侧面烘托(人皆伏其精练)。4、如何使塔不动的建造方法祥写,塔的修造过程等略写,这样才更能突出喻皓的高明。 到处找找好了
不回家
1.(1)钱氏据两浙时,发现所建木塔不稳。(2)匠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求问塔动原因。(3)匠按皓的方法修好木塔,人们皆称赞塔的建造方法精湛。2、选(C)“走在”的意思。3、正面描写(逐层布板讫,便实订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侧面烘托(人皆伏其精练)。4、如何使塔不动的建造方法祥写,塔的修造过程等略写,这样才更能突出喻皓的高明。
1.(1)木塔晃动。(2)喻皓妻子问他塔动的原因并告诉木匠修复方法。(3)修好木塔,木塔不再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2.D。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略写木匠修塔不成,详写喻皓指点后修塔过程及结果。 应该是对的多加分
19、d 20、c 21、答:(这)从一开始就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从古至今还没有能改变它的人。 22答: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空谈创作,作品也就失去生命力。 (仅供参考)
1.(1)木塔晃动。(2)喻皓妻子问他塔动的原因并告诉木匠修复方法。(3)修好木塔,木塔不再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2.选(D)。3.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4.略写木匠修塔不成,详写喻皓指点后修塔过程及结果。

6,郑人买履文言文注释

注释1.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郑人买履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动词)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7.置:安放,搁。(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名词)17.乃:于是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名词)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24.遂:于是。25.曰:说。26.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31.市罢:集市散了32.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度(duo):量长短。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想要。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的人。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等到。 之:到...去。 而:却。 忘:忘记。 操:拿,携带。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乃:才。 持:拿。 反:通假字:返;返回。 及:到,等到。 罢:散,结束,停止。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于是,就。 得:买到。 何:为什么。 之:鞋子。 以:用。 足;脚。 宁:宁可。 忘操之:忘了拿尺码。

7,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白话文典故: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文章TAG:郑人买履文言文郑人买履  文言文  原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