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

关于“怎样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的问题,这对常写文章的人来说,回答既可很简单,但实际上又是相当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说简单,就是只要把文章该写的事物写清楚就行。有时短小精悍就很艺术。如一位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来参加两个孩子的婚礼,请都吃好喝好,回去时注意安全。谢谢大家了!”这肯定也会赢得大家的一片热烈的掌声。

因为多数人就是来喝喜酒的,盼得就是快开席。但如果是在比较重要的典礼、仪式或会议上,主要人物只讲简单的几句话,就显得太不庄重、太不重视了。甚至说还不如不举行呢。更何况题主没有说明对哪类文章的艺术处理。文章的种类多了。小到写个贴子,大到著部巨作,更何况还有多种文体。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每种文体写作的基本要素、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

用标准语言写出个文章来,不算个很难的事。真正最难的是要将文章写的不仅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实用性、时代性和思想性,还要具有启发性、引领性、鼓舞性和塑造性。以达到人人听了你的演讲,或者看了你写的文章,都能心潮澎湃、激情四射、摩拳擦掌。那就太不容易了。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对文章的艺术处理上了。下面,我还是以写一篇在典礼、仪式或会议上的演讲文章为例,说说应该怎样注意对其初稿的艺术处理:一,要突出在文章精当性上的艺术处理要用词贴切,推理严密,合乎语法逻辑。

用最贴切、最恰当的字、词、语概括你要表达的观点和内容。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二,要突出在文章庄重性上的艺术处理庄重严肃的语言,是对你演讲内容的重要性的体现,才能引起听众的高度重视。三,要突出在文章准确性上的艺术处理不能让听众听不清楚,也不能让听众模棱两可,更不能让听众事后自己去琢磨着办。四,要突出在文章通俗性和生动性上的艺术处理讲话时不能只说上级文件是怎么要求的,更不能只说大话或过于抽象的话。

要把语言处理的尽量口语化,甚至是用恰当的比喻使其形象化,用风趣语言使其幽默化,既生动又通俗易懂,使听众产生兴趣,而不致于台上嗷嗷叫、台下呼呼睡。五,要突出对文章贴切性上的艺术处理讲同样一件事,也要视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比如乡长在本乡召开的会议上讲“三农”问题,他就是把市长在全市会议上的讲话背下来,也只能换来村主任“现在是谁官大谁最会种地”的怨气。

如何写出质量高的美术鉴赏文章?

你好,很高兴探讨这个问题。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本科毕业,后定居巴黎继续读艺术史学和博物馆学,现在在卢浮宫为参观者讲解艺术品。如何写出质量高的美术鉴赏文章,也是我自己需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从求学期间写论文,撰写艺术类文章,到博物馆接待参观者,面对的受众人群不一样,写作方向目的不一样,对美术鉴赏文章的要求也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分析,试着找出提高这类专业文章质量的方法,根据我个人经验,主要针对西方美术作品,东方艺术类鉴赏文章也大致以此类推。我想从专业和非专业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专业的美术鉴赏文章怎样提高质量。第一,要尽一切可能获取大量知识。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写好鉴赏文章的基础,对专业和非专业同等重要。大量阅读,再大量阅读。

阅读的书藉既要有专业理论方面的深度,也要有相关学科的广度。比如黑格尔的《美学》这类专著要精读,贡布里希写给大众的《艺术的故事》也得要看。我们当时几乎人手一本《傅雷家书》,《世界名作二十讲》更是入门读物。各类社会学书籍,科普类书籍也要涉及到。比如写法国印象派的鉴赏文章,要读一些关于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类文章,听听德彪西的音乐,还要了解19世纪的光学理论等,才能讲透印象派采用的色彩原理。

要写关于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的文章,就要了解拜伦的诗歌,了解拿破仑战争对法国社会的影响,看雨果的小说,甚至了解当时巴黎的文艺圈,也要了解浪漫主义的对立面新古典主义以及安格尔。这样在动笔写作前,你已经把德拉克罗瓦基本还原到他存在的语境中,能比较立体的理解他。更要看他的日记,这是了能一个艺术家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除了读书外,还可以多看艺术类的纪录片,影像文献资料。比如要写关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文章,就可以看西方博物馆的文献片。网络上资料很丰富,但是千万要注意去伪存真,对信息来源要慎重考察。各大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图书馆的电子书库很方便使用,利用好各种媒体获得有用知识。比如要写好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不妨看看《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或电影。

说实话,我是看了这部小说后,再看这件作品才发现耶稣左边的人物形体的确很娇小。我当时很汗颜,这么多年竟然完全没有注意到。但是,这只是一部小说,并非信史,不能用在专业文章里。除了理论知识外,要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要写关于油画的文章,就要亲自来画画素描和油画,只有当你自手接触过材料,动手画过,你才能了解素描造型中的线条张力是什么

理论知识绝对不能代替实践经验,有了实践经验你才能在文章中言之有物。第二,质量高的鉴赏文章,要传递准确信息,行文规范。在美术史论系,对本科生开设有专业写作课。训练学生行文规范,引经据典要言之确凿,具体到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注释都要行式正确。文风简洁,切忌繁冗拖沓。多写多练,多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加以改进。等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第三,了解现当代艺术,和艺术家作朋友。既使你研究方向是古代艺术,也要了解当代艺术进程和各项大的艺术活动。艺术规律是相通的,观察我们当今社会中人的行为举止,经济活动,有助于以此类推到其他类型的社会,艺术存在环境,推演出艺术发展规规。比如,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卖出天价,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也和艺术品市场规律有关。

2020年7月7日在巴黎的拍卖会上,两本珍贵的《永乐大典》,从估计5千欧元,到最后成交价640万欧元,翻涨约1千倍,是目前的世界经济环境导致藏家出货,也是我国经济强大后,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暴涨的结果。这两本《永乐大典》应该是一位中国收藏家拍得,祝贺珍宝归国。(2020年7月7日在巴黎拍卖的《永乐大典》)其次,写给非专业人士看的普及性美术鉴赏文章,行文措辞避免艰涩,尽量列举大众普遍知晓的例证。

用到专业名词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我为艺术家写鉴赏文章时,首先要知道文章的用途。如果是在专业类美术杂志发表,那写作原则是力求用词专业,挖掘艺术创作深度,分析作品的创新度也要有前瞻性。如果是给旅游杂志,时尚栏目写美术鉴赏文章,一定要考虑大众接受能力和程度,曲高和寡。写的这类文章是以普及美术为原则,以美育为目标, 不能写得太抽象。

我想提一下蒋勋先生。有很多美院的博士导师认为蒋勋先生的著作和各类讲演,不能被称为百分之百的专业性。我不赞同这种评论。我认为蒋勋老师非常了不起。他自己定义为美学布道者。美学及艺术可以是一门宗教,很多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蒋勋老师是传播美学,讲述关于艺术的故事的人。多体会蒋勋老师的书,对提高普及类的美术鉴赏写作会有帮助。

当我在西方博物馆为来自国内的参观者讲解艺术品时,我是在口述艺术品鉴赏,和写作美术签赏文章也还有不同。艺术品在我旁边,观众在我面前,每当这时,我特别能理解蒋勋老师为什么用那么简单,大众化的语言娓娓而谈,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和大众平起平坐的美学布道人。在博物馆现场和观众的互动让我了解到大众接受能力,学会怎样把我的话题继续下去,为普及艺术知识尽绵薄之力。

我想提高写文章的水平,有知道方法吗?万分感谢?

每个人在写文章,写总结、写日记也好,都会发现,刚开始时,总感觉很多的想法无法通过词语表达出来,写出来的东西平淡乏味,词汇有限,段落不清,有的连标点符号也使用不当。那么如何提高文章写作水平,我是一个要经常写报告的审计工作者,在个人成长的路上,发现通过以下方法可以由量变为质变,让你心想事成。1、养成阅读的习惯看各种文学艺术类作品,包括时政要闻,注意别人的表达方式,对有些美文或观点,可作笔记。

我曾经看过的纯文学类:《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十日谈》我最近看的经济时政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怎样选择成长股》等2、经常练手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为了提高儿子的写作能力,我把我一生的经历写下了约20万字的的书信给了我儿子看,一方面为了让他提高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我的人生经历、经验、挫折我希望能以此方式留给他。

还有我每年写的工作报告,以每周平均3000字来看,约每年:45*3000=135000字。3、写作时涉及到某专业或行业内容,如果你不熟悉,千万不要轻易表达,很容易写错关于这一点,我的方法一方面是寻长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是请示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寻找助力。以上就是我提升写作的方法,各人可能方式方法不同,大家可互相交流经验!。

请问有什么关于艺术类的书籍吗,音乐类、艺术家自传也可,求推荐?

笔者的藏书中可以找到很多符合提问的书籍,一下就关于艺术家自传或他传类的选几本推荐:1、《文学回忆录》——木心关于“世界文学史”的讲义,陈丹青整理。出版说明(部分摘录):“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本社决定依据陈丹青先生的第一手文本——五本听课笔记——编成此书,是以食读者.....·”网上有人这样评论这本书的:“如果回到多年之前,木心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还是很陌生的,现在我们提到木心,首先会认为他是个诗人,其实除了诗人的标签外,木心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写过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而《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别的文学评论。

”笔者书外看木心:近若干年,因许多人喜欢木心的独特的,又好似很随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网上流传了许多木心的独特的“名言名句”,如——“只要有人在研究一件事,我都赞成,哪怕研究打......假如连续五年研究一个题目,不谋名,不谋利,而且不是傻子,一定是值得尊重的,钦佩的”;“一个艺术家,人生看透了,人生成熟了,还有什么为人生,为艺术,都是人生,都是艺术”;“艺术如酒,从搞葡萄到发酵,过程漫长而惨淡,一旦酿好,明艳爽口,饮之陶醉。

现代艺术非要拉你到制酒厂一面看,一面喝,这又何必呢? ”陈丹青曾评论师尊木心:“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耐得住寂寞,所有作品是在寂寞中诞生的,绝对的寂寞,他要这个。”另外,木心和许多中国著名的艺术家有交往,通过阅读此书可以看到木心与陈丹青等现今很有名气的艺术家们交往的过程。也可以说,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史读一下这本书将是很有益的。

2、《回望红尘》——史国良著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史国良的自传。史国良艺术水平是公认的,属于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画家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文化部荣誉嘉奖。在《回望红尘》的引言中,他写到:“小时候,我盼望自己成为画家,而且是大画家。但在那个富于幻想的童年,我怎么也没有料到将来会出家当和尚。

在自己生命生命的旅途中,原本没有这样的计划。而这就像是命定的,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你,任你怎么挣扎,到头来还是把你推向那个早已为你安排好的路程.......”通读全书后,会看到——史国良为解决思想上的痛苦入了佛门,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绘画事业的追求 。他是这样把佛教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佛法,可以用文字转播,也可以用音乐传播,当然更少不了绘画这种方式,无论中外都是这样。

而用绘画这种方式解读佛教精神,正是我的特长” 。笔者对此书的读后感是:一般情况下,在人们眼里看到的大画家都是光鲜靓丽,但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史国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痛苦的要“自我了断”。为什么?原来史国良也曾经历了价值观的“否定再肯定”的轮回。凡经历过了的人或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自我深度否定价值观意味着什么———有的人在精神上就永远毁灭了,甚至有的人成为了精神病患者!但是,也有的人通过“再肯定”在精神上又活过来了,并且有的人浴火重生还更上一层楼了!史国良就是后者。

笔者还认为,在中国画僧,既能看作一个流派又能归类为一种画法。在该书中,史国良体现出了要成为中国画僧传人的能力和境界。3《李可染论艺术》——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术委员会出版笔者的这本藏书是第二次印刷,“再版说明”:《李可染论艺术》一书是十年前由中国画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发行后,深受美术界欢迎,不久即售罄.......这本书的“序”是这样评价李可染的艺术成就的——“李可染以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品格,以其现代中国的宏大风范,不断拓展着国画美的新概念。

这不是平安得来的,而是一条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坎坷之路。先生概括为‘困而知之’.......”实际上,读者要了解李可染的艺术创作观,只要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就能大体知道其是什么了——目录:《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第44页;《“苦学派”画展前言》,第105页。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读后感,再对以上这三本书内涵的艺术形成观 ,和对其他读者可能产生的启迪和励志意义进行简单梳理和评论:这三本书都强调了艺术精神的高贵性和艺术高境界的伟大性,艺术是精神的最好安慰或疗养剂,人们对它们的追求会永无止境。


文章TAG:如何撰写艺术类文章  下载  综合类大学/艺术类院校  如何  撰写  艺术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