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学科和技术的深度融合?

谢谢邀请。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效益提升技术发展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教育发展也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强大信息容量,这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形象更加突出,当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 教育、云加端教育、慕课、大数据与教育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发展的实例。

但我们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为了学科而远离信息技术,必须要明白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有机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直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融合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很多人看来,以人为本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为“正确的废话”,但事实上,“正确的废话”却不得不说,它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观是是否正确。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人的地位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人创造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要把人(在教育的背景下,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这里不能并列)放在一切的前面,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而不是一切为了技术,一切依靠技术。

2.理念为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而革命的前提,是思想与管理的革新,也就是说,现代技术的运用必须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没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都只是一种先进的黑板加粉笔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将学生置于什么地位的问题。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题,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当以性学习还是综合性学习等等。  3.构建性原则。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建构,就是建构起属于学生个人的独特的知识与能力、思维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有人说应该是学习为主,教授为辅,这其实应该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方式 1.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再现某种故事环境等等。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2.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力,,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进行充分交流。

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通,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3.个别辅导工具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运用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资源环境工具  校园网、互联网的建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由单调的文字教材变为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

在这种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 ,能够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丰富的信息。  5.信息技术作为测评工具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学习者的个别辅导工具,指导个别化学习,,它的测评系统能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调整学习。

现在广泛使用的极课软件,就是这个类型。  6.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7.协作工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范围 ,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分工协作,获得共同进步,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在过程与方法上获得收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体验。  8.探究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探究学习这种高层次认知活动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基本模式1.探讨式(协作学习式)  其授课程序是 :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2.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该模式也可供学生作为个别教学的形式利用,通过选择学习时间的长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3.操作与练习  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该模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  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模式主要模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情景 ,即利用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角色。它基本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教学单元,每次呈现只是一个概念或知识点。  5.对话  “对话”是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计算机可以向学生提问 ,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回答,学生也可以向计算机提问。

这种模式实现了计算机与学生间的“真正”对话。  6.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常常被用于产生一种较强烈的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而其内容和环境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寓教于玩”的作用。  7.模拟  模拟亦称仿真 ,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实现理论上的“理想模型”。

这种模式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计算机辅助测验  计算机用于教学后 ,许多学校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评价、测验。由计算机显示题目,考生在终端操作答题,计算机立即核对答案和评分。这种测验能为考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澄清错误概念,特别适合于单元测验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9.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试图给学生呈现一个或几个问题情景 ,让学生加以解决。该情景常以其神秘性、迷惑性给学生以挑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是属于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计算机使学生置于构造好的环境中 ,并提供进行探索、分析、推导、计算等工具,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新概念和原理。


文章TAG: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媒体和资源的融合  兰州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建设纪实  如何  何在  教学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