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一个人主动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一定要对他有吸引力,或快乐、开心,或有成就感让自己满意等。一个学生的学习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强可以产生学习动力;同时强烈的学习动力可以促使孩子找到更多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1. 成就感和酣畅感的培养。当孩子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挑战困难、解决困难,就可以体验成就感和完全投入的酣畅感,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计划,不断地积累成就感。

完善自信心体系,孩子就更有信心主动去挑战学习中的困难。酣畅感是积极心理学里提出的概念,那是一种高级体验。这种酣畅感会忘记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样的状态下,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出现。但想让孩子体验更多的酣畅感,需要创造完全投入的学习氛围,首先可以让孩子体验家庭中的酣畅感,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家庭对自己的期望;2.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此时此刻的活动感受感兴趣;3.让孩子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选择权;4.让孩子认为家庭是安全的,安全到足以让自己忘我地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

这几点可以培养孩子完全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投入一件事情中去的投入感,这种投入感是主动的、有创造性的。2. 让学习给她带来快乐感,而非痛苦。当孩子成绩不如意,或者学习状态不好,家长要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有的家长一不如意就打骂、训斥、否定。那么学习就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谁愿意做痛苦的事情呢?因此,遇到问题要多鼓励支持。

3. 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要整天唠叨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为自己负责,孩子才是球场上的赛手,父母不能替代孩子上场,要把赛场还给孩子。孩子和父母各司其职,可以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也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当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强烈的动力去学习时,可以体会到成就感和完全投入的酣畅感。

中小学教师如何操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分,分——学生的命根”。满足学生的需要,一切皆算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吗?实例证明给你看。一、准备。一支蓝色笔,一支红色笔,一张记分表。二、课堂上。以黑板板演为例。权重:对一题得5分,工整加1分,否则不加分,一点小错误扣0.5分,全错鼓励0.5分。原来:学生不想去板演;板演不够仔细认真;字迹不工整;自己不自查或者马马虎虎地查一下;评改时想看就看看,不想看就在下面玩 ;错题多。

计分:学生评分,老师计分。评分准确一题加0.5分。效果:学生恐怕不能得到上黑板的机会;字迹工整了;做题认真仔细了;做好后知道仔细检查了;错题明显少了;评改的人更加仔细。教师始终在一旁指导,不能听之任之。(我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体育、音乐、和美术都进行了计分改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因为题主所说专指学习,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注意事项。1.一切皆可打分。2.教师事先准备好题目的权重,尽量做到公平公正。3.奖励办法:满50分奖励1个五角星⭐️;满5个五角星⭐️⭐️⭐️⭐️⭐️奖励1个月亮?;满5个月亮?????奖励1个太阳☀️。4.每学期总结一次,记录在学生的个人档案。1个五角星⭐️奖励1个本子,1个月亮?奖励6个本子,1个太阳☀️奖励1个铅笔盒及6个本子。

如何挖掘一个学生的潜质,让他的成绩更进一步?

首先我认为任何一位学生,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每个人在每个时期身上都有各种潜质的存在,而如何挖掘学生们的各种潜质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这种事情单靠老师、家长又或者是社会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题主提出来的是“让他的成绩更进一步”这样的目标,那么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当然,具体能够更进一步到什么程度,这个还不好说——因为影响一位学生成绩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让“自信”驱动内动力低学段的时候往往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但是随着学段升高、所学知识难度、广度增加,被动学习或者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往往最终的成绩会跟一个人的“天赋”挂钩。现实中一个人或许在某个科目上有不错的天赋,但是门门都有的可能性却并不大。所以现实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情况还是:成绩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成正比关系。

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往往又跟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的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动力是解决他们成绩问题的可以说是终极目标——因为只有他足够的主动,才有可能提高明显。培养内动力靠说教、打骂只治标不治本,甚至就连“标”往往也治不好。所以往往付出很多收效却并不大。事实上最容易做到的方法其实并不难——提高自信心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这里的“自信”是指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有自信,是他们相信自己是能够学好的,而不是还没去做就已经“承认”自己不行,现实中我们总是会见到有不少人说自己“我就说学不好xx”,还没去做或者之前做了一点努力但是还没等出成绩就主动放弃了!这种情况你即便告诉他再多的学习方法都是没用的,因为他压根就不相信自己能够做的到。

如何提高自信心?事实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励志故事”、“别人家的孩子”、通过批评期待孩子“知耻后勇”等等方式对于大多数需要提高成绩的孩子而言往往只会引起他们更大的排斥、抵触情绪。所以这种方式我是从来不建议的。我得建议是尽量从孩子身上找到其闪光点——任何一个人他都有自己比较优秀的一面,即便这分优秀可能不是最最优秀的也没有关系,因为“进步”是可以分阶段的,我们没有必要给后进的学生第一个目标就定到排名前几不是吗?让事实说话,让事实提高自信!1、分析这份优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是因为自己投入的精力多一些,还是因为老师又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合适等等。2、将有待提高的科目与之对比,分析想要学好需要的准备工作,而这些工作自己是能够做的到的,因为他们其他的优点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有这个能力的。这些事情不是靠说教去做,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分析出来,因为只有他自己代入的去思考的时候他才会相信最终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否则知识听我们说的,那么往往他们只会觉得“虽然有道理,但是我真的做不到”!选好切入点,以点带面,以面围“点”其实,学习这件事情孩子的“成绩”简单来看是由几门课程组合而成,想要提高成绩对于不同的目标(成绩的高低)是有不同的策略的,并不一定需要“全面开花”。

想要提高一个孩子的成绩,我们也是可以分布进行的,比如先从最弱的科目入手,这样见效最快,也更容易提高信心。如果一下整一个全面开花,门门都去搞,那么极有可能因为精力的分散而导致提高不明显,最终还是会挫伤自信。我们总是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成绩差的学生自己素质比较强。我真的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成绩差的孩子其实会更加对成绩这个问题敏感。

正是因为他们很难在成绩上让自己得到满足感,所以才会在其他事情是适当青春的活力——好吧,很有可能就是“刷存在”。因为谁也不想被无视、忽视,也许有的人在乎的是老师怎么看,有些人在乎的是家长怎么看,有些则是在乎同学怎么看,而还有一些可能仅仅是在乎某个或者某几个人人怎么看……所以我这里说的“以点带面”不光是指一个人的科目学习!其实还是“以一个人带动大家”。

举一个例子:学生A成绩不理想,题主想提高他的成绩,但是正常来说A身边还会有其他一些成绩并不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只是想提高他一个人的成绩,那么这个难度真的会太大了,说不定A会因为自己如果太过努力反而成了对“朋友”的“背叛”……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够或者大多数人都能够有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认识,那么这件事情就比较容易达到更好的效果了。

所以在想提高一个孩子的成绩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盯着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找问题,上面还仅仅是同学、朋友的问题,有的还会有家长、男女朋友、社会等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对一个人进行各种教育,很多时候效果并不会那么的理想,而原因除了这一个人一身的问题之外,也跟他的“圈子”给他的各种阻力密不可分。没有计划性,没有持续性,没有约束,一切白费千万不要指望“洗脑”、“激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勇气、自信这些东西是很容易被各种不会做、不理解、低分打回原形的。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一定要提前预案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一定要及时督促,不要以为你跟孩子聊两次天、谈两次心就能改变他,这种桥段只有电视剧里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的打算做这事儿就一定要做好长期准备!最后我想说的是:理论永远都比现实说的容易,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理论无法转换成一个有一个的成功案例呢?往往不是一个人不够努力,而是一个人不能够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所有资源都整合起来。

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吗?自主学习有什么好处?

自学和自主学习是偷换概念,自学实在老师一定目标指引下,并在有监督下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有自我约束行为和良好学习习惯,相比之下,自主学习考验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激发潜能。是学生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法包括探索研究的学习和解决课题的学习, 前者偏重于自主思考, 多用于知识的开发和升华, 后者偏重于技术性活动, 多用于技术发明和创造.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第一, 学习要有计划性.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 制订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第二, 学习要充分利用拐棍.学会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采用观察、实验、计算的工具和仪器, 养成善于寻疑、质疑、释疑、解疑的习惯和方法.第三, 学习要定期反馈.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一套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考核或检查方法, 从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 不断学习科学方法, 取长补短,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第四, 学习要从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力、观察力、持久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自信力, 是指对学习目的和计划, 有必胜的信心来达到和完成它.坚强的信心来自于动力足、觉悟高, 富有事业心.自主学习还有以下方面积极性: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尤其那些潜能生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思考,或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小组长的分配下进行成果展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积极主动进行思考,进行讨论,进行操作与展示,这样他们参与性就非常高。4、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特别是合作、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小组学习中,有许多环节都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5、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体现在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思考,教师也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更是一位评论者。

请教: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做了哪些

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做了些什么?从字面上看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主动的学习。自我是指,有自己的计划,安排,主意,目标。一般不受家长影响,不被同学干扰,也不用老师监督。主动是指,对学习活动有积极的心态,有愉悦的情绪,有浓厚的兴趣,与别的活动相比,首选的是参与学习。这样的孩子,相信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看到的。

但是。这样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我们为培养主动学习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第一。率先垂范,做孩子的镜子。以自己主动学习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第二,引导孩子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到什么点儿,做什么事,不用督促,成为习惯。第三。不要给孩子人为的制定约束和限制。只要课本上的知识已经理解,消化吸收。

要允许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主进入新知识的海洋,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在旧知识的烫剩饭过程中,是在反复做同类习题的实践中被消磨殆尽。我们平常所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就是来源于此。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自主学习的学生。通过自我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


文章TAG:如何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  如何挖掘  挖掘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