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流程是什么❓❓论文写好之后作者都希望能尽快发表,一般情况下论文发表都要经过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投稿环节,将写好改好的论文发到指定的杂志社,等待编辑审稿,稿件通过后会收到用稿通知,之后就可以办理相关的费用了,费用办理完之后杂志社就会安排稿件的出刊,发表之后会向作者邮寄样刊,完成了稿件的发表工作。

来自普通二本,如何发表一篇SCI?

谁说二本高校发不了SCI呢,SCI期刊这么多,又不是什么难上天的事。不过,一般还是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你起码得是个研究生吧,二本高校的本科生要发SCI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二本高校还是属于教学型高校。第二,导师起码应该有心做纵向科研,有一定的实验条件,哪怕是有比较方便使用的公共测试平台,没有实验数据,想发SCI是不现实的。

有了上面两个条件,有了发SCI的决心,下面你就要做好这么几件事:首先是要选题。选题是最重要的环节,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只要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一小步,基本就可以写SCI了。选题一定要注意站在前沿,不是前沿的东西你费多大劲都没有意义,而所谓前沿,就是大部分人都没能解决,或者现有解决方案还不是最优。这就需要你读上几十、上百篇相关领域的论文。

这个过程折磨人,也锻炼人。然后是设计实验。这个过程每个专业都是不一样的,我也没法说得太详细,总之就是解题过程、证明过程,围绕你关心的问题,通过实验得到数据,要么证明你的想法可行,要么就证明你的想法是错的,你必须另外找路。如此反复,直到你用严谨的数据证明了你的想法,你把实验过程描述出来,把数据和结论摆出来,一篇论文就出来了。

最后是英语写作。这个环节也相当重要,虽然是英文写作,也并不是需要你英语专八、托福GRE什么的,你就是研究套路,因为SCI论文写作是有规律可行的。我们此前就联合科技处在学校组织了SCI论文写作培训班,就是教写作套路,怎么开篇,怎么引出,有哪些常用词。你此前如果扎扎实实看过很多论文,现在学习下来就会轻松一些。

我们学校有个青年教师,刚毕业就发了很多SCI,他介绍经验时就说,他此前一直看一个同事(也是论文狂魔)的文章,完全模仿他的套路,这样写起来非常轻松,很少因为表述问题被编辑打回来。相同的建议也适用于项目申报。上面三点很明确,只要做到了,SCI不在话下,但确实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事在人为,能不能发出来,要靠你自身努力了,这个努力,也不但会让你发一篇SCI论文,肯定也会让你全面提高、终身受益。

发表很水的论文在一个省级期刊上,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吗?

如果一篇很水的文章能够发在某一刊物上,说明这个刊物很水,因为刊物编辑部不能够判断什么样的文章够发表水平,或者说够省级刊物的发表水平。而对你来说原则上应该没有影响,因为这个责任不在于你。如果这篇文章是来自于抄袭,他们没有完全筛选出来,这个还不能完全责备编辑。因为一般编辑部都会有对作者提出文责自负的要求。

研究生怎么写论文(不是毕业论文,是学校要求的发表在期刊或者会议上的论文)有套路吗?

有的人总以为写论文是很神秘的一件事情,每次坐在桌子前几个小时,却写不出来几行像样的论文。总觉得论文不好写,也许只有做了很多实验或者会写很多代码的人才能写出来。的确,研究生时期的论文不同于本科时代的毕业论文,本科时代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都是很简单的,基本上在网上都能找到代码,然后再找几篇论文批凑批凑,改改重复度,最后找一个查重软件查一查,主要重复率少于百分之30就行(有的学校甚至可以放宽到百分之50)。

研究生时期的小论文,一般是毕业的前提,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文章在期刊或者会议上。除了特别好的学校,好多学校没有规定过高的期刊或者会议的级别,期刊一般要求北大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会议的话则是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期刊或者会议则是发表成功的至关因素。如果选择期刊,北大核心中也有不少比较水的期刊,可以寻找一些期数多,每期文章也特多的进行投稿。

如果选择会议的话,建议选择IEEE在中国的会议,这些会议往往以敛财为主,发表的文章特别多,也不一定需要到会议上进行presentation。我在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参加武汉的IEEE会议,会议论文集足足3000篇文章,分了上下卷,每卷几千页。说了投稿的会议以及期刊的选择,下面就具体介绍如何套路出一篇论文。

论文建议采取4-5段式,第一段写引言,记得引言最后一段写目前其他人的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大概3-4点。最后一部分写论文的总结,总结下论文的内容并重新提下创新点,然后再写下以后研究方向,这部分可以适当夸张下,反正没有人验证你到底做了没做。中间2-3部分就围绕你的创新点,写下文章中的理论研究内容以及具体实现方法。

有人说,我就是不知道怎么提出创新点的理论?什么叫创新?现在原始创新已经很少了,牛顿创造出牛顿定律那个算是原始创新?一个普通研究生能做到吗?肯定不行,所以一般都是结合性创新,将别人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中,举个例子,蚁群理论是已经有的理论,而你的研究方向是无人机的路线选择,那么你就可以写基于蚁群理论的无人机路线选择的研究,然后将蚁群理论中的蚂蚁替换成无人机进行建模,最终得到一套无人机的路线选择算法。

至于算法最终能否实现,论文中又不要求你给出所有的源代码,你完全可以以伪代码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既美观,而且可读性还高。其实研究生一篇小论文并不难,掌握好我上面说的投稿选择、论文创新点提取以及代码展示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容易发表一篇小论文,最后记住一点尽快写好尽快投,就算一次不中,再投一次,直到中为止,切记不要一搞多投!。

如何看待「不少海归学者在国外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而回国后却只能平凡地灌灌水」这种现象?

谢邀,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海归学者在国外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就一定是高水平吗?未必。我们通常判断某论文是否高水平是从期刊的的影响因子来判断的,国际顶尖的Cell、Nature和Science这三种期刊是公认的Top期刊,简称CNS。在这些期刊发表文章应该是高水平的吧,但是日本有位诺奖获得者研究了这几种期刊的历史论文后发现,90%的论文对人类的科学探索没什么价值,只有10%的论文有创新的火花。

所以,顶尖期刊灌水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前几年,华北某大学教授在Nature上的轰动论文就是例证。前不久,有位院士的论文也被发现大量P图。国内外灌水造假的论文没被发现揭露的就更多了。二、国外发表“高水平”灌水论文的套路1、利用国外导师或老板的学术地位,在国外读博和做博士后的最清楚了,有一个很牛的导师或老板,对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的重要性,哪怕论文没啥D用。

2、不要以为国外的导师或老板都恪守学术诚信,有些国外的教授为了在学术界生存,或明或暗地暗示学生或博士后编发水论文。3、利用和期刊编辑的关系编发水论文。前年,有位教授利用Nature不搭界专业子刊编辑的关系发了一篇癌症诊断方面的论文,造假明显,这种跨专业跨行业发表做法,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去年,偶然发现这位教授在竞选院士。

三、回国的海归中,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者还是有的比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王晓东,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早期发表的有关细胞凋亡的论文就是干货,曾经一度被认为有可能获诺奖。当然还有其他海归学者早期在国外也是有干货的。四、为什么有些海归学者回国后就只能灌水呢?了解了上述介绍,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比如,离开了原来的导师或老板,不能再复制以前的“高水平”论文。

职称论文投稿,如何规避"水刊"?这份文件值得研究一下!其中提到的这两类期刊,需要注意:1.全年刊文量在2000篇以上的期刊2.论文篇幅不超过5000字或不超过3页,刊期为旬刊、周刊等较密出刊周期的期刊在平时投稿过程中,面对一本期刊时一般很少去关注其全年的刊文量,比较实际的做法,是看一本期刊每一期出刊的文章有多少,样刊的厚薄。


文章TAG:比较水的论文如何发表  论文写作及发表流程  比较  论文  如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