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善变、转化能力的作业,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这是课堂教学无法与之媲美的。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学上要着力对学生加强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不少同学在学习物理和分析物理问题时均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或干脆就无从下手,在解答计算题时,写的很多,但不得要领,得分甚少。程序错乱,小错不断。出现这些现象,除知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外,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思考问题的思维程序及习惯不好,没有适应或掌握物理学科特点的思维习惯。学生对生题的解答,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套用解答这种例题的公式,甚至于直接应用例题的结论进行解答,其思维方式是“回忆”。

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把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景,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数学条件,明辨题目情景所体现的物理变化特征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根据物理规律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的想到制约关系,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式是“分析”。试图通过回忆以往解题的结论,套用并不理解的僵化程式来解答物理问题,是一种很有危害的思维方式,采用这种思维方式解题的学生,即使题目做得再多,也不可能提高他的解题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让他们在解题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习题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提高学生纸笔测试的成绩具有现实价值。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常常是在教师讲解例题时潜移默化形成,因此,千万不要把例题讲解仅仅当成题目解答的陈述,必须在如何具体分析方面对学生起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解题步骤的习惯。

从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看,物理解题可以归纳为这样几步:1、读题: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明确整个题目的概貌。这里应注意,解决物理问题时所谓的读题,与阅读语文、政治等的读,是有相当不同的,其突出特点就是,物理问题是以描述一种物理情境为核心的,其文字叙述只是为了把物理情境描述出来而已,并不是让你去刻意记住题目的文字内容,而是让你通过读题来把此问题的情境想象、理解清楚。

故在阅读物理题目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把把文字叙述转化为图景,一般应边阅读,边画示意图或边在题目所配的示意图上勾画想象,读懂题的标志,不是记住题目的文字内容,而是能把此题问题变成一较清楚的图景在脑中显现出来。故同学们在读物理题时一定要养成边读边画示意图的习惯。2、分析:清楚题目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推敲关键词句和画示意图示,审出题目的隐含条件;明确未知和待求量,初步探求解决问题的关键目标(即所谓题眼)。

应注意:在得到的信息中,即包含着有利的解题信息,也可能包含着不利的信息(即对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造成干扰的信息),故不要急于猜测解答方向和盲目解题,应先:推敲关键词句的确切含义;养成及时将所发现的信息尽可能地用示意图或附图展示出来的好习惯,这样有利于排除不利信息的干扰,变不利信息为有利信息。3.再现:回忆模型所遵循的所有的物理规律,规律包括文字叙述的形式和数学的形式两种。

数学形式又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形式,使学生真正清楚模型的物理意义。4.决策,用规律把题目所要求的目标与已知条件关联起来,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然后挑选最佳方案,这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最终解题方案的决策过程。5.求解。运用挑选好的物理规律进行运算操作:或进行列式计算、或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或运用图象分析判断,得出结果。

6.讨论。看所求下的数学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和物理情景。看是否还有漏下的情形未分析而漏解。看关系式是否立对、数值代入是否粗心出错、计算时是否先统一化了单位,最后表达是否加上了单位等。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题海”茫茫。

要使学生身临题海而得心应手,身居考室而处之泰然,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解题应变能力。有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漫游“题海”时,才能随机应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呢?一、明确培养“解题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往往只把解题的着眼点单纯地放在数量上,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因而花去大量的时间做题,其结果事与愿违,解题能力始终提不高。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试题),不难发现试题中有许多题是课本书中的题或是将课本书上的题经过“类变”与“改换”而得的。为什么还是有许多考生在这些题上失分呢?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平时做题时由于一味地求多,囫囵吞枣,而忽视了对自己的应变能力的培养,结果适应不了高考试题的变化。学生这种耗时不少,收效甚微的做法,教师应通过典型事例(特别是针对每次的考试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剖析,阐明培养“解题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以取得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积极配合。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学上要着力对学生加强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应在这方面下功夫。以下通过三方面简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的方法:1、通过例题的讲解,培养应变能力。在教学中对例题的讲解应采用“以一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所谓“以一变应万变”即是以自己的一变应题目的万变。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解一题后,改变一下题目的叙述方式或问题的表现形式,改变对问题的观察角度和理解角度,甚至恰当改换(变)一下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注入新内容,看一看又怎样做。这样,做一个题就等于做了几个,甚至几十个题。从而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了培养应变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上新课时,在讲了高级中学课本《数学》第二册(下A)P116例1后,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变化:变化一:(χ-1)n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是多少?变化二:(2χ 1)n与(1-2χ)n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分别是多少?变化三:求(2χ2y-3χy2-2z)n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通过上述三种变化,使学生深刻理解二项式系数与系数这两个概念,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

变化四:求(1 χ)n与(1-χ)n展开式中奇次项系数之和与偶次项系数之和。变化五:求(2χ2-χ 1)8 (4χ-χ2 1)10展开式中奇次项系数之和与偶次项系数之和。通过这一变化,使学生明确了(1 χ)n展开式中奇次项系数之和A;偶次项系数之和B与(1-χ)n展开式中奇次项B′系数之和A′;偶次项系数之和B′的关系,即A= -A′,B= -B′,由此就可求出“变化五”中的结果。

变化六:求证:Cnn Cnn-1 2 …… Cn12 n-1 Cn02n=3n变化七:若(1 χ)n =α bi,当χ= i时,问实数α、b的值分别为多少?α、b的表达式用组合数表示形式怎样?变化八:求证:Cn0-Cn2 - Cn4 - Cn6 ……)2 (Cn1-Cn3-Cn5-Cn7 ……)=2n由这些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构造法证题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变化一至变化八,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能使学生从变中发现数学题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题目的“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这种拓宽引伸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纵横联系的积极性。2、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之外,还应通过课后作业加以培养。

为此,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的作业题:一种是“普通”作业;另一种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变化并要求解答的作业(这类题不宜多)。对第二种作业,开始时,学生会感到很吃力,不知道怎样变化,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掌握对题的变化方法,当学生尝到甜头后,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善变、转化能力的作业,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这是课堂教学无法与之媲美的。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应变能力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加强自我培养应变能力的意识。课外活动是学生互相设问考对方的最好机会和时间,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这方面的活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这种寓能力培养于兴趣娱乐之中的活动,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其主观能力性得以充分发挥,是达到“以一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


文章TAG: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答题技巧  用技巧教给你快速做出答案  如何  培养  学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