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决定助学金人选都是学院给每个班级分配几个名额,然后班里进行民主评议决定谁拿。但这些尝试大多随着2010年国家助学金制度开展,对于各高校各自的助学金项目进行合并就戛止了。才造成了包括同班同学在内,大家都想从助学金里分一杯羹,拿到助学金的同学又各种被眼红的双输局面。

班里评定一等二等三等的贫困助学金,然后领到助学金的要多交班费,这正常吗?

一种是助学金不该交,这种潜规则见一个举报一个 奖学金和助学金要么是学生努力换来的回报,要么是国家给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补助,凭什么还要被从里面抽成?尤其是那些要求交一半以上的高校,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这明显是与国家关于奖学金助学金的政策相违背的,这种见不得光的潜规则如果被爆出来,在国内任何一所大学都算是个丑闻。

还有实名认证为高校导员的网友“皮耶霍”给遭遇这类情况的同学支招: 遇见这种情况,不要跟他们争辩,先把钱给他们。 把相关的谈话记录和转账信息都保留好,然后写举报信一式六份,分别交给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校纪委、校组织部、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学校分管纪委工作的纪委书记。 举报信需要署实名,留个人联系方式,纪委接到匿名举报可以不受理,但实名举报必须要有回复。

一周之内纪委工作人员会邀请你面谈,把你手中的证据复印一份给他们,原件自己保留。 只要你的证据够给力事实确凿,一个月内这位找你要钱的导员就可以调离现岗接受处理了。 在类似助学金分配的学生之间复杂利益纠葛面前,辅导员作为学校公权力的代表,言行应该谨慎。 如果是班长或者团支书搞的这种事情,都是自己同学可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是代表学校的导员或团委学工老师也参与在其中,那问题性质就变了。

这属于吃着学校的饭砸学校的锅。做了这么多年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难道还能不明白这种问题被捅上网会对学校的名声造成什么影响? 另一种,应该交,助学金怎么评上的自己还没点B数么? 但也有同学觉得,虽然这种潜规则没法拿到台面上去说,但要求班里同学拿了助学金交一部分当班费无可厚非。 如果你真的是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导员、班长和其他同学都看在眼里,你评上了助学金一般也不会让你交一分钱。

从真贫困的同学口袋里拿钱那是缺德,但你是真贫困么?助学金是怎么评上的很多人自己都有数。 现在决定助学金人选都是学院给每个班级分配几个名额,然后班里进行民主评议决定谁拿。 每次评助学金,报名的里面真的是经济困难到交不起学费吃不起饭的有几个?没有班上同学投你,你的助学金能拿得到? 一很多时候不都是为了凑满申请的名额,别让这笔钱没人出面申请就白溜走了,让你出面写个申请盖个章,站在台上演出戏把钱领回来。

你拿一部分作为你的表演出场费,然后剩下的用作班级聚餐、班级采购公用物品等的公共经费。 这种分配方式是你提交申请之前就心知肚明的,你要是有意见就别递申请啊。 说句大实话,你口袋里还揣着6000 的iPhone 8,用的游戏本价值上万,平时拿的包包更贵,这些情况班上同学都是看在眼里的。 你在台上各种花样哭穷,说自己全家每月收入不到两千的时候,我们拆穿你了没有?申请助学金材料造假,证据确凿的话也得记过处分了吧,我们告过你没有? 你吃了自己那份肉嫌不能独吞,咂巴咂巴嘴就要掀桌子,还发到网上让帮过你的老师同学被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要举报那好啊,咱们也来看看你的助学金申请文件上有没有造假,说别人腚上有屎前也不看看自己屁股擦没擦干净。 高校助学金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在了解了各种背景资料,听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之后,陈大夫对这个问题也有几句话说: 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建立的全面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仅2016年,国家助学金就资助了本专科生556.38万人,资助金额157.61亿元;资助研究生174.58万人,资助金额109.93亿元。 从2010年开始实施以来,这项政策帮助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显著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但关于助学金的各种麻烦事,实际上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去年年底,曾经被无数大号转发,在社会上轰动一时的那篇《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但实际上领取助学金的学生有没有买耐克的权利,和今天我们讨论的的助学金被要求交一部分做班费的现象,都只是整个助学金管理问题的一部分。 延伸阅读:《大学助学金多被不贫困的学生冒领,这件事真的没那么简单》 所以我要把上面两方的意见和逻辑都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陈大夫看来,这些乱象的真正原因是目前的助学金管理和分配制度顶层设计先天不足,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 正是由于国家为贫困大学生设立的助学金,相当一部分被并不贫困的同学领取了,大家对这个制度的公平性本身有质疑。 才造成了包括同班同学在内,大家都想从助学金里分一杯羹,拿到助学金的同学又各种被眼红的双输局面。

举个例子来说,目前申请助学金基本都需要经过民主评议环节,参加评议的有时是全班同学,有时是班干部、导员及各宿舍代表。 这样的规则看起来确实无懈可击,但实施起来却漏洞百出。 这些大学生在之前的教育过程中经受过足够的民主教育和训练吗? 他们在金钱诱惑面前能做到平衡自己的个人利益、班级小团体的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吗? 因助学金的资格审核、名额分配、奖金用途等导致的同学之间各种撕逼事件层出不穷,弄得学校,尤其是一线接触学生的导员及学工老师非常难做。

而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为此专门数次下文件强调高校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 但既然发助学金不能再靠谁讲的故事更惨就给谁,那应该靠什么标准?身处基层的高校却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事实上部分高校进行过对于怎样能让助学金发放更公平的探索。

复旦大学2007年就曾经对贫困生资助进行创新,不再无偿发放助学金,而实施“以工代赈”的制度,将助学金和服务岗位捆绑在一起。 但这些尝试大多随着2010年国家助学金制度开展,对于各高校各自的助学金项目进行合并就戛然而止了。 陈大夫认为,在助学金的发放环节,实际上可以重新允许部分高校进行个别的试点,尝试其他的方法。

比如类似于复旦尝试过的做法,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结合起来。 学生评上助学金后先发放一部分,你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服务任务,并在服务过程中至少做到态度端正尽职尽责通过考核才能拿到剩下的全额助学金,类似于精子库对于捐精的奖励发放过程。 效果好不好看疗效,通过学生对于新制度的看法和满意度就能够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价。

通过这样的探索,突破高校对于谁是真正家庭贫困谁是装穷的冒牌货,完全找不出有效的甄别机制的窘境。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吸取教训,身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秩序的维护者,制定的规则不能满足于“看上去很美”,政治上很正确,而一定要充分考虑基层能不能顺利实施。 这也许是高校助学金分配乱象能够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文章TAG:民主评议  助学金  小组  自我  意见  国家助学金民主评议小组意见怎么写  助学金民主评议怎么写自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