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稻总产量1.3亿斤,库存水稻1.3亿吨,水稻市场供大于求。水稻灌浆期,势水稻长势而施肥。结实期是水稻籽粒建成物质充实积累时期。水稻如何看叶龄?1、种谷方向法:根据水稻是1/2开叶的道理,在水稻生育前期(亩期)用此法较为准确,即种谷一侧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

水稻如何看叶龄?

谢谢邀请,水稻叶龄是指主茎的出叶数目,是表示水稻植株生育的进程。根据某时的主茎叶龄生育进城,可预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分蘖、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的早晚,对各个时期的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等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水稻如何看叶龄?1、种谷方向法:根据水稻是1/2开叶的道理,在水稻生育前期(亩期)用此法较为准确,即种谷一侧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

具体方法是,拔苗时捏住种谷拔出,洗去泥土,在种谷颖尖一侧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由此可判断出当时的叶龄值。2、分蘖期双零叶法:N叶移栽时,N叶和N 1叶呈双零,其上1、2、3叶为N 1、N 2、N 3叶·····。3、主叶脉法:将叶尖向上,正面观察叶片,主叶脉偏右,左宽右窄为单数叶,双数叶相反。4、变形叶鞘法:4个伸长节间的第一变形叶鞘为倒数第四叶。

5、最长叶法:最长叶为倒数第三叶,其上为倒2叶和倒1叶。如何正确地使用叶龄指导种植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比较稳定,每片叶称为1个叶龄,叶与其他器官有同伸关系。因此,用叶龄做指标掌握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和长势长相,从而按叶龄进行施肥、灌水和植物保护计划管理,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实践中叶龄诊断的运用:1、确定有效分蘖期与无效分蘖期分蘖盛期叶位:分蘖数增加最快的时期叫分蘖盛期。

时期一般为主茎总叶数的一半,如12叶品种其盛蘖叶位是6,即在正常栽培条件下,6叶为分蘖盛期。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总叶数-伸长节间数,如12叶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2—4,即8叶的同伸分蘖为有效,8叶以后的分蘖一般为无效。2、确定最佳破口期打药的时间看见水稻剑叶和倒二叶子齐平打药是最佳时间。(在水稻破口前5--7天打药,掌握两个叶枕平,就是水稻剑叶和倒二叶的叶尖齐平。

肥田水稻不施肥可以吗?为什么

水稻不施肥是不行的,再肥的水稻田由于土壤营养不平衡,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缺素,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稻种植对有机肥需求不大,在水稻种植上可以不使用农家有机肥,但对化肥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氮丶磷、钾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当地农民有句调侃的话:“种水稻不下肥料,就象赌博不下注一样”,因此,农民在水稻种植中施足底肥,每亩用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

平整土地,直播水稻种子,水稻出苗(青头)后,追施第一遍尿素,每亩5——7.5公斤左右,追肥时水稻田里水位保持在1寸以內,水位不能太深,可以结合拔草、定苗同时进行。水稻分蘖后再追施第二遍尿素,每亩10公斤,水位仍然保持在1寸左右,并及时喷雾除草剂,把田间杂草消除在萌芽阶段。除草剂要添加安全剂,防止药害。

水稻封行前,追施第三遍肥,每亩10公斤尿素。水稻封行后,禁止追施氮肥,防止贪青旺长,后期倒伏。水稻封行后,要及时“晒田”,停止抽水灌溉7天——10天,并放干水稻田积水。“晒田”能促进水稻有效分蘖,降低水稻田氮肥营养过剩,防止水稻贪青。“晒田”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倒伏。“晒田”是水稻种植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

水稻“晒田”后,要及时抽水灌溉,并追施穗肥,穗肥以磷钾肥为主,也可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10公斤。一般采用氯化钾10公斤/亩、过磷酸钙15公斤/亩作为穗肥。水稻抽穗期正是高温期,气温最高达37°C以上,抽穗扬花期不能断水稻田里水,要延长抽水时间,降低田间环境温度,水稻适合生长温度在25°C——35°C。水稻灌浆期,势水稻长势而施肥。

如果水稻早衰,可叶面喷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尿素液、芸苔素内脂,促进水稻籽粒饱满,增加水稻千粒重、穗粒重。水稻种植离不开肥料,要科学施肥、平衡施肥,不能因水稻田肥沃就想省点化肥。水稻田肥沃,可以适当酌减氮肥使用量,但磷钾肥是绝对不能省的。土壤缺少磷钾肥、微量元素,水稻不抗倒伏,水稻抗逆性、免疫力差,籽粒也不饱满,秕谷多,产量下降的。

为什么一些地方今年的水稻收购价很便宜?

粮食价格受市场需求和市供求关系影响很大,今年水稻价格便宜,我们当地水稻价格降至1.15元/斤,好在农民在1.20元/斤的时候全部卖掉了,农民受影响较小。今年水稻总产量1.3亿斤,库存水稻1.3亿吨,水稻市场供大于求。大米市场需求稳定,米饭人们饭量变小了,现在农村人每餐也只吃二两米饭,我一袋25公斤大米,与我母亲吃两个月,我小时候一顿能吃半斤米饭,有饥饿感,现在有饱腹感,吃不了多少米饭了。

现在年轻人吃快餐外卖的居多,大多都是面食、西餐,垃圾食品,大米饭说一句伤天老爷话,是真不好吃。好在进入10月大米需求量在回升,水稻价格高开底走,农民手中水稻基本都销售了。现在水稻都在经纪人、中间商手中储存囤积着,大家都不着急着卖。今年水稻又实现增长,市场货源充足,米企库存已经满仓了,春节前水稻价格不会上涨。

据说东北优质水稻价格也只有1.26元/斤,比去年1.45元/斤下降0.19元。水稻供大于求是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我们当地水稻亩产平均1900斤,比去年高出500斤/亩,可谓五谷丰登啊!水稻单产年年提高,亩产1900斤,你说水稻价格怎么可能上涨呢?物以稀为贵,什么商品多了都不值钱。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可谓风调雨顺,丰收丰产,没有大规模自然灾害,水稻连年增产,而市场没有增长,水稻工业消费量每年都很稳定。

今年水稻产量大增也是价格便宜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水稻都是规模种植,农民种植技术日臻成熟,现在农民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敢于创新,采取新技术、新设备,人工智能,使水稻产量逐年增长。水稻高产品种推陈出新,亩产2000斤的水稻已经在普及推广种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从田间地头直接卖出去。再这么提高单产,水稻价格总有一天会成“白菜价”。

水稻消费市场在国内,欧洲人是不吃大米的,我们自己种植的水稻只能自己消费自己消化掉。大米是我们第一主粮,价格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否则,低收入人群吃饭就成问题了。其实,今年大米价格上涨了10%左右,城乡居民还能承受的起,没感觉压力而已。今年水稻价格虽然便宜,但亩产提高了,以我们当地亩产1900斤计算,价格1.20元,亩产值2200元以上,扣除成本每亩纯利润800元——1000元左右,我们当地承包100亩水稻田,今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

2019年粮食价格如何?水稻会涨价吗?

“粮贱伤农,粮贵伤民”,一直以来关于粮食价格的问题争议不断,站在种植户角度考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而粮食价格却迟迟难上涨,如目前小麦价格难达到1.2元,水稻价格也在1.3元/斤下方运行,玉米价格还在1元/斤附近徘徊,粮食价格上涨乏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又不希望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如果跟当前的猪肉价格这样猛涨,恐怕很多人受不了,生活压力会更大。

2019年的早籼稻农民卖粮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中晚籼稻和粳稻,从9月2日发出的粮食收购价格周报看,早籼稻的平均收购价为1.2元/斤左右,中晚籼稻的平均收购价为1.26元/斤,粳稻的收购价为1.33元/斤。2019年粮食价格如何,水稻价格是否会上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一、粮食作物作为重要的物质,其性质就决定了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不仅仅是商品,而且还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到关键时刻它却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哪个国家,基本上都会把粮食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可能像其他农产品那样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粮食产量和价格总体稳定是大方向。近些年农药、化肥、种子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有的涨幅较为明显,年上涨幅度超过20%,然而粮食价格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有时还有一定的下调,之所以变化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其作为粮食作物,并不希望也不允许它价格有大的波动。

二、国内水稻产量总体波动幅度不大,整体粮源供应充足,后期粮价上涨动力不足虽然水稻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但整体产量还是有一定保证,有的农民进城打工,把自家的稻田流转给其他人种植,所以从整体来看,国内水稻种植面积依然比较大,近些年水稻亩产量稳步提升,种植面积小幅度调减时对整体产量影响不大,总产量较为稳定。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当产量供应充足时,而消费量未明显提升,价格自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一旦消费量不达预期,价格还有下调的风险。

也正是因为水稻供应量充足,才出现2015年以后小幅度下调最低收购价的现象,上面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面对这样的变化,农民也得学会适应,如果不改变自己,种植收益会打折扣。三、稻谷临储拍卖去库存效果一般,加上最低收购价下调压力较大,使得后期粮价上涨空间有限水稻与玉米虽然同属粮食作物,但在去库存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水稻在深加工领域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在临储拍卖方面也是举步维艰。

如9月6日黑龙江、吉林地区的临储拍卖,计划投放40.82万吨2017年、2018年的粳稻,实际成交量只有7131吨,成交率仅为1.74%,吉林地区更是出现零成交的现象。水稻价格表现较好的时候是在2014年和2015年,那时粳稻最低收购价达到1.55元/斤,随后开启下调最低收购价的模式,2019年虽然没有跟着小麦的脚步,与2018年保持不变,但收购价与2015年相比回落了不少。

以粳稻为例,亩产按1200斤计算,最低收购价下调后,亩产值由原来的1860元回落至1560元,同样的产量下亩产值降了300元。四、国内粮源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进口粮源也来参与市场竞争,使得粮食价格不具备上涨的条件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2004年开始临储收购后,农民在卖粮上就不用考虑那么多,基本上只有种出来了就不愁销路,特别是连续多年最低收购不断上涨后,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再加上连续多年粮食大丰收,使得整体粮源供应充足。

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进口粮源也不断冲击市场,如2018年进口了稻谷和大米308万吨,累计进口金额超过107亿元,2019年上半年,稻谷和大米累计进口量为127万吨,累计进口金额超过45亿元。好在这类粮食作物有关税进口配额限制,否则低价粮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会更大,受此影响,国内的水稻价格将较长时间处于偏低价位,1.5元/斤很难实现。

总之,粮食价格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每年的市场价基本上围绕最低收购价波动,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依然比较高,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再加上粮食作物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日三餐离不开它,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它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容易引发其他问题。从今年早籼稻的价格看,水稻价格难出现明显上涨,安徽、江西等地靠启动最低收购价提振市场,广东地区虽然价格稍微好点,但收购价也在1.3元/斤以下。

农村种植水稻怎样让水稻满浆,减少空壳率?

水稻水稻种植最终产量形成与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关键要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穗数足够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每穗有足够的粒数,又要增加千粒重。保证每穗有足够的粒数,这就要求我们在此前提下,提高穗粒数的结实率,减少空瘪率,并促使籽粒快速灌浆,增强籽粒饱满度和提高干谷粒重。那么如题所问:农村种植水稻怎样让水稻籽粒满浆,减少空瘪率?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不难发现,水稻结实期,籽粒灌浆快慢,饱满度与否,均与我们田间水肥管理水平,栽插密度及稻株群体生长量,土壤肥力条件有着必然关系。

现在寒地水稻以经进结实期的灌浆时段。结实期是水稻籽粒建成物质充实积累时期。是决定水产量关键时期,是水稻产量的生产期。此时呢,水稻植株源,库,流全力运转。生产积累养分向穗部输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稻灌浆籽粒干物质充实。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稻谷籽粒饱满度与否,主要还是决定于结实期功能叶,光合产物的生产能力。

和养分运转能力。因此,在水稻前中期时段建造合理的群体生长量为基础,在安全出穗的前提下,养根保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有效增加千粒重,才能够确保安全成熟。由此可见,水稻种植成熟度与否,需要我们打好前中期阶段基础,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培植田间两高生长群体。结合结实期的田间科学管理,有利于中后期稻株地上地下两部稳健生长,并促进水稻穗部籽粒灌浆充实,有利于水稻籽粒安全成熟。

那么什么是田间的两高生长群体呢?一,是控制田间群体生长量,提高有效分蘖率。建立成穗率高的生长群体。以培育健壮苗为基础机插秧苗以,根白株高适中,叶龄为3.0~3.5叶期的中苗为宜栽差后促进秧苗快速返青分蘖,缩短营养生长周期。适时早晒田,排除田间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无效分蘖。二,培植光合速率高的田间生长群体,至分蘖末期始,建立的田间光合速率高效率生长群体。

有利于增强植株前期干物质积累,和中后期干物质的生产能力。水稻分蘖末期田间水层管理水分蘖末期田间水层管理,间歇灌溉,及时适当晒田。水稻长穗期肥水管理根据本田全生育期施肥总量,在水稻植株倒数二叶长出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时施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2~10.5叶龄时段巧施穗肥。穗肥用量根据全年总量确定,一般氮素为总量的20%左右,钾肥为总量的40%左右,禁忌计划外增施氮肥。

此时施用穗肥其肥效反应在颖花分裂期和减数分裂期,能够防止颖花退化,扩大颖壳容积。防止结实灌浆时段出现空瘪谷粒。同时应注意这一时段生理水分敏感性,既减数分裂期,此时水分不足或气温过低,易引花粉发育不良,降低结实率。同时应加强该时段的田间水层管理,对于长期水淹田块应适当晾田,由于此时段温度高,微生物繁殖快,长期水淹会导致土壤还原泥浆状态,致使根功能衰退,所以此时段我们应该,针对生理,生态需水的要求,适时做好田间水层管理,以此达到壮根,增温,防病害,保证水稻健壮生长,从长穗期安全抽穗过度结实期。

水稻抽穗扬花进入结实期灌浆时段,应加强田间水层管理,培育高光合速率生长态势群体。也就是说在提高结实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能力,除了要保持一定的叶面积外,还保持上部功能叶片高光形态,也就是叶片直立的角度,这样才能起到光合速率连锁效应,既,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和光合效率。因此,水稻从抽穗至灌浆时段叶面积保持3.5以上,叶色保持淡绿,叶片根系活力旺盛。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水稻长穗期开始加强管理,使水稻成为叶面积指数合理,受光态势良好,根系健壮,干物质生产积累多的田间健壮生长群体。根据以上总总浅析,我们看,水稻长穗期灌浆时段,能否实现籽粒饱满,减少其空瘪率,是与我们在水稻种植栽培管理中,每一环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关系。最后,针对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在这里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水稻为什么要移栽?不能算好距离直接点播吗?

农民回答谢邀,水稻种植有两种方式,在我们长江以北平原地区一是直种,麦收前播种,麦收后难管理。二是先集中育苗(俗称做秧母),也就是育秧池,这样省工,省力,好管理,等大田搞好,小秧也能移植,机槭化插秧先移植省工省力不省钱,后是人工移植,用手栽插,这种方式费工费力省钱,水稻不好直接算好株行距直接点播种,这样更费工费力耗费时间,难管理。

如何确定水稻播种量,播种量都和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优质稻米的特性与栽培措施的关系,本着优质、高产、卫生的要求,优质稻米的栽培密度对稻米品质有影响,因此,只有做到合理播种和密植,才能使优质栽培既高产,又能保持本身的体质特性。优质稻米栽培应掌握如下。水稻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稀播,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壮秧具有返青快,早生快发,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粒数多、结实率高等特点,同时还能缩小穗子之间的差距。

培育壮秧首先要做好稀播,早稻大田每亩用种量6~7.5千克,秧田播种量30~35千克;晚稻大田每亩用种量4~5千克,秧田每亩播种量25~30千克。播前药剂消毒,洗净催芽。提高秧苗素质,早稻可用薄膜或地膜育秧,揭膜前要炼苗,3~4叶期揭膜后亩施尿素4~5千克;露地育秧要做到泥浆塌谷,加草木灰等覆盖物,避免烂秧,培育蒲5叶壮秧,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


文章TAG:聚焦水稻好品种  水稻充实度如何计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