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要吃饱春暖,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吃饱穿暖的同时,家长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关注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有些家庭夫妻关系不好,每天吵架。孩子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电闪雷鸣,或者是压抑的家庭,他就会不开心,影响他的性格和心理发展。我见过一个女孩儿,他在大约一岁的时候,父亲没有了,是生病故去的,妈妈的情绪极为不好,几乎每天都在哭泣中度过,抱着孩子的时候哭,干活的时候哭,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还是哭。

宝宝在这个时期,每天见到的,都是妈妈的泪眼。所以这个女孩儿的幼儿时期。是在妈妈的悲痛中度过的。一直到她的整个童年都是这样,这个女孩儿上大学以后,很多同学都认为她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她自卑忧郁。她的心理成长,不是太好。 我也见过一个女孩子。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个暑假过去,开学的第1天,她妈妈领着她来到了学校。

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她家里出事儿了,爸爸在这个暑假里,家乡发了洪水,他爸爸去世了。她的妈妈,跟我说,我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因为家里的事,在性格上和心理上受到影响,这件事情,先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老师心里清楚就行了。我说好的。 寒假的时候,她妈妈给我打电话,助我节日快乐,我说你在做什么?她说,我领着女儿,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我们还去了花市,买来的鲜花,把我的家里修饰一番,也像个过年的样子。

儿童时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我们现在对儿童的年龄定义是六到十四岁称为儿童。那么在这八年里,其实是需要分阶段去看到他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的。结合我的临床实践以及平时接触的青少年儿童,我倾向于把六到十四岁这样划分;六到十岁为一个阶段,十岁到十四岁为一个阶段。六到十岁的孩子,在小学里面是处于低年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依然对父母会有较多的依赖,同时服从父母的管教以及权威,认为父母是全知全能的。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慢慢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同伴群体身上,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这个时候对他们影响越来越大的一个因素。那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阶段,爆发心理问题的比率还是比较少的。但如果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对孩子的培养不到位,那么就容易在后面十到14岁,也就是接下来要谈到的青春前期爆发问题。

那么孩子到了十到十四岁,因为现在的营养条件都好,所以很多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身体加速发育,在十岁左右,有的孩子都已经会跟成人个子一样高了。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已经长大的感觉,但是从社会经验生活知识上却非常的欠缺。加之青春期体内激素急剧发育,所以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为了彰显独立而跟父母故意对着干,不再像十岁以前那么服从管教。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心理健康  教案  幼儿  论文  小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