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说法无疑自带一个逻辑缺陷,那就是,“如果上帝是好的,那么就要有一种独立于上帝意志之外而存在的好坏标准,而这个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呢?”对于事实问题,我们可以诉之于科学和科学方法;但是对于伦理学上问题却没有这样的东西。简而言之,除了人们所认为或愿望的“好”与“坏”之外,似乎并不存在客观的“好”、“坏”标准。

再明确些,如果势力集团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伦理分歧的话,那么就不得不诉之于武力较量,或者宣传较量,或者是两者同时较量。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特拉西马库斯”的说法就是,“正义不是什么别的,只不过是强者的利益罢了。”竟然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这种观点是不是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你可能会问,难道今天被全球所接纳的“普世价值”——“个人自由”也是强者的利益而不是大家的心愿吗?从历史的角度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本来确实无此心愿。

甚至除了英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都认为个人应该为了集体而牺牲小我,就像蚂蚁抱团过火堆一样。一战末期,德皇威廉二世就曾这样鼓舞德军去和英军作战,“我们打的是一场秩序和混乱,高尚的道德和拜金主义之间的战斗”,可见,在当时,自由的想法并不普世。后来它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则要得益于其发源地英国拥有的最为广大的殖民地。

之后,英国打赢了一战并和继承英国精神的美国又一起打赢了二战。紧接着,美国再次赢得了冷战,于是这套“普世价值观”才真正普世,不过也仅仅几十年而已。当代哲学家罗尔斯说,“如果一种正义原则要想在一个社会中通行,关键就是人们能否接受并相信它,这就牵涉到道德心理学和正义感形成的问题。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

”可见,客观的正义、好、坏、道德并不存在,就如同股票一样,关键取决于强势人群怎么想。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鉴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被我们所不熟悉的文化、经验和历史所重塑,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再被西方主宰。”在此,我们无意于让大家颠覆已经形成的道德传统,而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过于被传统的“好”、“坏”观念所束缚而失去未来。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曾或多或少地突破过现实的道德标准,只不过他们后来不再提起罢了,更何况我们也难说被他们突破的道德标准会不会反而成了后来的主流?!而在阅读历史,尤其是理解历史人物时,也千万不要简单地站在善恶的角度去下定论,得出所谓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结论。事实上,谁都有多面性,大部分历史和现代人不过是基于特定的制度和环境,在权衡之后做了其他人都可能做的选择而已。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我要  资料库  教材  诚信  呼唤  我要100分资料库  社会呼唤诚信的教材分析怎么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