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大学里辅导员的存在以及影响

怎么看待大学里辅导员的存在以及影响

感谢邀请。作为一个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草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辅导员是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层工作者,全称叫思想政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优评奖、日常管理、心理健康以及第二课堂教育。应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见到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大学毕业时见到的最后一个老师,按照我国高校的惯例,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最广的人,我们常常有一句话,自从当了辅导员,就意味着要给几百个孩子当爸当妈当哥当姐。

题主这个问题既问到了存在有问到了影响,下面我们逐一讨论。先说大学辅导员是否应该存在。也许有人会说,大学辅导员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说法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的确在其他国家都没有“辅导员”这个岗位,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职能部门,以美国高校为例,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他们叫公民教育)的是专业课老师,承担评优评奖的是专门的部门(美国奖学金往往由出资人成立机构评选),承担日常管理的是学生管理者或者叫学生导师等等,承担心理健康的是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承担第二课堂的则是各种兴趣社团。

应该说,从岗位设置的这个角度,至少在美国不存在辅导员的角色。说这个说法不对,是因为虽然各国高校可能不设辅导员岗位,但辅导员的工作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承担,而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内不存在这方面的工作。此外,辅导员岗位的设置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是我国高校在长期摸索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合理的工作方法。

给大家讲一个我工作中的故事,2004年,我刚刚担任辅导员,学校心理普查反馈有一个学生属于心理问题高危人群,于是我专门给她安排了三个性格开朗的学生做她的舍友,又安排了一个学生党员专门负责照顾,还特批她进入学生会,并让她做辅导员助理,到她大四毕业,她跟我说这四年很充实,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还有一个一生的好朋友(那个学生党员),她说在她刚入校的时候由于家庭变故,常常无心学习,失眠、焦虑(这已经是抑郁症的前期表现了),但多亏了学生会的工作、同学的关怀和宿舍的和谐,让她觉得又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我当时听她这么说,惊出一身冷汗,说实话,四年时间,我常常怀疑这个测试是不是错了,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初的决定很正确。在中国,每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都是核心焦点,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更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工作。因此我国的大学生虽然在身体上已经成年,但在心理上往往还不够成熟,与西方国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国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包办式的,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在离开家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成长,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辅导员  大学  家长  看待  家长怎么联系大学辅导员  怎么看待大学辅导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