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一个“堆”的挖掘,带起了学生对整句话的理解,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实现了从词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通过换词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多进行替换字词的训练,对于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无疑是有效的。(二)换句比较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中最后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1)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俩谁也舍不得谁。(2)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和闰土依依不舍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不舍”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和闰土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都急得哭了,感情非常真实,突出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加以推敲、比较。

例如将反问句变换为陈述句能让学生理解的更容易,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改写训练,慢慢让他们感受到句式带来的不同情感倾诉。(三)增删比较文章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

如在教学《冬不拉》一课时,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指导理解“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一句时,让学生把“一座座、一道道、一片片、终于”等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比较,能够体会到:这些词用得好,它写出王子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瞎熊出没的地方,表现出王子要除瞎熊的坚定的决心。

还有一种是增加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教学“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一句时,在句子上添词变成“我们走吧!”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句子用得好,因为能够表达出班长马宝玉的坚定,毫不犹豫。语言简洁、有力、掷地有声。(四)前后比较文章的变化主要指文章中文字的某些变化。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品析  段落  语言  段落品析什么意思  语言品析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