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人相比,他们还对变革不是那么抵制。依据被研究的观点、产品或者创新,一个意见领袖所具有的特征是各异的。比如,一项针对与大学校园里时尚潮流相关的意见领袖的研究中,发现意见领袖更具有全球性趋势,更容易融入到同龄人的社会群体中,在社交方面也更活跃,更年轻以及更喜欢社交活动。在农村社区中,和非领袖人物相比,意见领袖通常被认为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更善于利用大众传媒以及其他资源,在新观念和新的社会实践方面更具有创新性。

有些人研究了意见领袖的某些心理特征,比如他们对个性化的倾向。具有个性化的人往往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和自尊,有能力承受较大的社会抑制,比如批评和反对,以及对特立独行有较强的需求。人们还通过对特殊产品或者议题的更多知识和兴趣来让自己具有个性化。意见领袖通常还和个人的创造性或者好奇心以及消费者风险认知有正相关性。

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来鉴别意见领袖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特征。这些方法包括:l 社会计量法向应答者询问他们从何人那里获取某个给定领域的建议或者信息。l 关键线人法利用社会体系中知识丰富的个体来指定某个给定议题领域的意见领袖。l 自我指定法依靠应答者来评估他在某个给定领域中对其他人的影响。当要求具有不同个人特征的应答者回答他们与其他个体进行互动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自我感知的层次方面,自我指定法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究竟怎么样的一个人才能称之为意见领袖?

究竟怎么样的一个人才能称之为意见领袖

我们活在一个话语权碎片化与话语权极易集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和渠道,每个人都容易被其他舆论所影响,产生认同。关于“意见领袖”看了那么多解释,却最欣赏周濂所写下的内容:“意见领袖”是一个应网络而生的头衔,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是言论自由的直接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由概念背道而驰。

一旦我们把真正的自由理解成不是自由地逃避什么,而是主动地承担什么,不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那么所谓的"意见领袖"其实就是在做一项免责宣称,它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我的所言所行仅只是个意见,意见只需按照意见的自身逻辑来将之做到极致,除此之外,我不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意见"无须成为"知识"也不必向"真理"靠近

为何有人反感微信群的活跃者,却不反感微博上的意见领袖?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意见领袖”

首先微信和微博两个媒体的讨论环境不一样。微信:一对有限人数,人多为自己认识的人。且内容更加私密化。一个群里,就算不全认识,根据六度理论也会让自己的友圈扩大一层。在里面讨论,更多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讨论,人们不希望暴露太多。如果你一直发言,还是垃圾信息制造者,必然会引起反感。此外,因为人们打开微信的频率比微博大的多,以微信作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所以非常反感微信不断地震动或者提示音,不然就不会有屏蔽群消息这一选项了。

微博:一对多的不定向群体。在这一群人中,人们的讨论环境更开放,发言形式自由,有话题引导,有➕v认证的相对专业人士进行话题讨论或者发言。但也够不上多么标准或者专业,毕竟是个娱乐媒体,专业人士有时间跟我们一样没事刷微博刷朋友圈嘛?而且,微博的讨论也好,评论转发或者热搜,你都发现现在的微博更偏向于热搜这一板块,第一时间让人们知道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但是也不否认一些热搜信息也是垃圾热词,所以仅当娱乐就好。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微博热  微博  生意经  领袖  意见  微博热搜生意经  什么是微博意见领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