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不停换电脑或者手机的原因。而如今芯片已经最小到7纳米。极限是多少,也许是1纳米。但是未来缩减一纳米都是难度。大多数企业都卡在12纳米,无法继续推进了。所以摩尔定律要减速了,未来芯片换的没那么快。那么未来芯片怎么发展?怎么搞?很简单,万物互联,所有带电的设备都接入网络,每个家电都要芯片(这一看就是Mentor Graphics 的建议,因为西门子收购了他,打的就是这个心思)。

比如第二点,AI芯片的竞争你一定应该知道,比如前段时间我国也出了一个神经网络芯片。人类得到数据最终的目的,就是造人工智能。各个巨头如今都屯兵于此。比如谷歌,如今重点就在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器,其实最早开源算法的企业,推进人工智能的需求,然后当需求增长,其提供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比如第三点,车联网预计是最早开始使用通信芯片的。

比如特斯拉,如今你得连上网开车不是。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需要技术含量的就是车联网。比如第四点,这也没什么奇怪。你现在用的很多软件都是云上面运行的,比如你玩游戏,以前你要下载几个G的文件,如今只要很少的文件就能玩了。云很普遍,很多工具软件,用友啊,金蝶啊,如今都是云服务软件。芯片设计企业,比如海思,比如中兴,每年都需要支付大量的版权费给这些企业。

他们占据了EDA芯片设计领域的9成市场,格局在上世纪基本已经稳定和确定。他们盈利模式就是卖软件许可证,一年100万美金一个授权很寻常,大企业在设计上每年要给一家几千万美金很寻常。而且由于各家特长不同,往往你还要几家软件都买(SYNOPSYS基本垄断了前端技术,CADENCE基本垄断了后端技术与验证技术,Mentor Graphics则更加擅长嵌入式(毕竟Mentor Graphics是1981年的前辈,那时候还没有微处理器))。

中国如何应对?开头已经说了,最好的方式是买团队,初创企业,ARM当年能突破英特尔的重围,EDA芯片设计工具方面亦可以尝试。有人说要不要自己去突破技术和使用。个人认为EDA国内企业突破还是难度比较大,这不是个能力问题,而是技术市场壁垒已经形成,一个芯片工程师已经习惯了用一种IC设计软件,他很难接受一种全新软件。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顶级期刊以及ssci发表论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顶级期刊以及ssci发表论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用刊物级别来评价论文或者是看待论文,简直就是荒谬至极。评价论文是靠内容而不是靠刊物级别。很多外行人根本不看论文内容,只看刊物级别,然后就为此欢呼赞扬。这是极度荒谬和无知的行为。如果再用这些论文的发表刊物级别来进行评奖,甚至于进行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的话,这就会严重的扭曲社会关系,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看似这些都是客观的标准,可是这些客观标准根本不能反映真正的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讨论评价本身也存在各种问题,因为评价根本就不能用一个标准评价,就是多元,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物就是不一样,我们要鼓励讨论,鼓励辩论,鼓励沟通。所以任何讨论统一评价标准的都是伪命题。凡是用一个标准来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评价的都是假评价。我们不能从一个错误走向另外一个错误。我们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让教师进行自由流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收款  条码  期刊  市场  走向  收款条码市场的三个走向  市场研究期刊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