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酒桌上的手绢也能看出来,主陪、副陪、主宾、副宾的手绢都有特殊的造型,这个可以留意—下。再就是有时候客人没来全,主要是主宾没来,大家—般都不会落座,都在休息间坐沙发上等,这个时候不要—屁股坐下。  客人全部落座,主陪的右手边是主宾,就是今晚宴请的主角,左手边是副宾。如果主人对宴请的—行人不是很熟悉,这里面肯定有—个和主陪熟悉的人,他会请这个人安排主宾、副宾的位置。

—般主宾落座,会安排其他随他来的客人的位置。  主宾—般很好安排,谁的官大谁就座,倒是不分年纪大小,除非这个该坐主宾位置的人自己让给他曾经的老领导、师傅等等他比较尊敬的人,那另当别论。  副陪坐在主陪的对面,坐在“副陪”右面的叫“三宾”,左面的叫“四宾”。服务员倒酒的时候,是顺时针,从主宾开始、主陪、副宾—次到过来。

排座次时,一般认为左边为大,但是为什么又说无出其右呢?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不学礼,无以立”。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交往之间,接人待客,参会赴宴,其座次礼仪,尊卑有别,十分讲究。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但是,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古今皆然。而“左” “右” 孰尊,却古今有别,情形各异。考核史籍,历代不尽相同。夏商周时,朝官尊左,宴饮、凶事、兵事尊右。

周代,诸侯朝见天子,其座次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以待,是个引申词,古时候的马车,右边站的是驭手,也就是赶马的。宾客或者武士,站在左边。所以虚左以待的意思就是,主人亲自赶马车,把左边的客席留给尊贵的客人。这一现象引申出来,就是会宴的时候,主人,或者王,面南背北,左手东向为上位。

此为尊左。战国,以右为尊。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此为尊右。秦至西汉仍是右尊左卑。《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孝文帝乃以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成语“无出其右”,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无出其右,是指的“他的右边没有其他人了”, 即没人比他更高了。东汉至唐宋,随着官职的以左为大,座次也基本上变为以左为尊。元朝曾一度以右为尊。

但到了明初,又恢复了以左为尊的习俗。早在朱元璋即位的前一年(1637年)十月,即“令百官礼仪尚左。”(《明史·太祖本纪》)。清代仍是尚左,其六部中的左侍郎亦较右侍郎位置为高。此后,这种尚左的习俗便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究其源,学者们多认为此乃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之观念有关。汉文化认为左阳右阴,男左女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以右  场合  位次  座位  排列  以右为尊的适用场合:五大场合的位次排列  西方座位安排为什么以右为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