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地被提问的机会呢?为了解决提问学生不均衡的问题,我在年级部推行了一种“抽签”提问法。小学要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提问要设计好,简单问题提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是量体裁衣。有一种情况,老师不爱提问,每节课顶多提问一两个学生,每个学生被提问的频率自然非常少。

如何教学,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

谢邀。没教过小学数学,但初一的学生教过,想来和六年级差不太多。要课堂高效化,主要是能够对每节课内容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就说重点吧。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数学,这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喜欢你了,就喜欢你的课。你的课讲得生动活泼,趣味十足,学生就更喜欢你了。形成良性循环。2、精讲多练,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和舞台。

凡是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做。小学要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提问要设计好,简单问题提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就是量体裁衣。尽量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不上。我一般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当堂检测,每节课都可以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快速独立地作出,老师当堂批改,最好能做到面批面改。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批改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同座互相批改。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学数学的局面。4、表扬鼓励永远大于批评惩罚。尽力不使用批评惩罚,如果他做得不好,你没表扬他就是对他的批评了,他会知道努力。5、爱,永远是教学的第一要素。你真心对学生,学生会感觉到,他会不辜负你对他的希望。

小学数学老师至少一年没提问过孩子,正常吗?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从我的角度看,这种情况绝对不正常。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履行一岗双责,应该有一颗温暖的心,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是一种职业操守。为什么在现实中会出现教师对学生厚此薄彼的现象呢?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无非出于以下几种原因:①对学习好的学生格外重视。

这是人之常情,估计绝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在提问的时候,对这些学生的提问次数是比较多的。为什么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呢?一是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很快回答上来,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耽误时间。二是在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比赛,甚至很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显示自己的教学效果好,学生掌握得牢固。

②对潜规则的一种回报。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可能与老师之间存在“潜规则”。老师呢,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会偏重于这部分“打招呼”的学生。③无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在每个班里都存在几个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认真,打盹打瞌睡,搞小动作。老师提醒以后,置之不理。时间久了,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就置之不理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自身有关系。④班内学生数量多,老师记不清哪些学生被提问了,哪些学生没有被提问。还有一种情况,老师不爱提问,每节课顶多提问一两个学生,每个学生被提问的频率自然非常少。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地被提问的机会呢?为了解决提问学生不均衡的问题,我在年级部推行了一种“抽签”提问法。什么是抽签提问法呢?1、材料准备:从网上或者农贸市场购买一些雪糕棒;找一个竹筒,或者一个小型的容器。

2、写上名字:本班假设有50个学生,就准备50个雪糕棒。在每一个雪糕棒的底部位置分别写上学生的姓名。然后把写好姓名的雪糕棒放进竹筒里。3、使用方法:无论是课前提问,还是课中提问,教师随机从竹筒里抽出一根雪糕棒,上面所写的学生姓名,就是你提问的对象。抽签提问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公平公正。每一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概率。

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思考,说不定老师就能提问到他们。自己的孩子一年没被老师提问到,怎么办?作为家长,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一定很郁闷。心里就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重视?还是自己孩子做了什么事,让老师不高兴了?猜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怎么办?积极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打电话或者找到老师面谈,找出孩子不被提问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


文章TAG: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