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要“慎独”。“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无人伴守的时候,也能够独善其身,“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真正的君子,有人无人的时候,对人对事都一如既往,不欺骗不轻狂,一如既往的本真。君子要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发奋图强;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万象,厚植德行,承载万物。

君子要自强自立,力求向前,刚强坚毅,有所作为。君子要恪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君子的为人处事要守正持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处事留有余地。中庸之道不是做人做事无原则,而是关键在于不偏不倚,公正待人处事。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孔子论语里面的“君子、“小人””是代指什么人?你怎么理解?

孔子论语里面的“君子、“小人””是代指什么人你怎么理解

孔子论语里面的“君子”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是指缺乏修养、低级趣味多的人。我的理解,就是按照《论语》所说的:《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意思就是:“君子心胸坦诚宽广,小人心思常常多忧愁。”坦,无机诈,不隐瞒。荡荡,宽广。长,常。戚戚,多忧愁。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意思就是:“君子讲求有原则的和谐而不盲目附从,小人盲目附从而不讲求有原则的和谐。”《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其意思就是:“小人有过错,必定会加以掩饰。”文,掩饰。现实中的真正君子就是心胸坦诚宽广,讲求有原则的团结、和谐。而小人除了上述的以外,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区别。其中有一种人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当面说好话,背后陷害好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君子本来是从人的地位上来说的。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君之子,指的是有地位的人。到了孔子那里,君子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色彩。孔子的论语中,有107次提到君子。在孔子的倡导下,君子成为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认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如何去看待利益,也就是义利的问题。

在利益面前,能够以义为先的,是君子,反之则是小人。由于孔子是一个讲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讲的君子的标准,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说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里,有很多特质。总结下来,君子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点。1.君子能够做到以义为先,在必要时会舍生取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就是君子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是行为的当然的准则。

这和康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差不多,属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范围。孔子对君子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意味着,君子为了正义的事业,是要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在正义面前,绝不能贪生怕死。后来的孟子更是提出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这种意识,反映在民族意识上,就是一种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

2.君子安贫乐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经常夸颜回是个君子,因为他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做到安贫乐道乐以忘忧,而孔子就自认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对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乐在其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厌恶贫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君子。

也就说,孔子是要求一个君子志于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财富的。3.君子要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既然我们说易经是孔子做了注释,那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论语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他告诉弟子们,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孔子的君子人格观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都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