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时,我记得一些反复出现的地名,比如西门町。待到我随团到台北游玩时,眼前赫然出现西门町时,心里不由愕然一下。然而繁华的商业街头,早已找不到一丝小说里的阴晦气息。在小说里,父辈很权威,他们想依靠后代来完成梦想,得知儿子的离经叛道之后,其怨恨和憎恶,让亲情灰飞烟灭,甚至反目成仇,其中的悲情,只有当事人才有切肤之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如何理解《舍得》?

“舍”的本义是房屋,又可引申为“客舍”的意思。《说文》:“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囗(wéi)象筑也。”这是据小篆字形而曲解。古文字从口舌之“口”,不从“回币”形之“囗”。如《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大意是,夫子要休息请到客舍里去。从名词“房舍”又可以引申而用为动词“住宿”,如《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这个“舍”就是“住宿”的意思。至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辟(避)君三舍”中的“三舍”,若有人理解为“三个房舍”那可就错了。这里的“舍”是指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得“是会意字,本义:得到,获得。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得是取的结果。。没有能力的人得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下。舍之前,总要先取,取多了之後,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至於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於取。

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舍得”,老人们说“有舍才有得”;年青人讲“有了得才能舍”。这真是进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了。似乎“舍得”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其实舍得之事都是在红尘中无法超脱的世间法,无论孰先孰后,都在著相,离不开“我”这个参照物,患得患失之心,不舍得、舍不得之情;全都纠结在一个我中,难免苦海无边。

佛家讲“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是不要著相,方能觉悟,脱离苦海。所以就佛家而言不说“舍得”,而说“拿得起,放得下”。拿起与放下不著我相,随念应化。但是如果把“放下”有了舍得之心,就偏执了。又入苦海,回头方得解脱。当代大儒南怀瑾老先生说——中国禅宗说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但是,人就那么可怜!偏偏放不下。

听了禅宗的放下,天天坐在那里,放下!放下!如此又多了一个妄执——就叫“放下”。无论你是不是职业经理人,只要你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而且依此谋生,并希望这份工作能更好地提高你生活的品质,你就应该放下你的“看法”,不要再紧紧抱着它们走进你的团队。这样的“放下”在工作中,犹显得可怜。我们时常提醒自己放下对老板的不满、放下对同伴的成见、放下对公司的抱怨,我们也很明白对事不对人的道理,我们在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天就很清楚工作中要公私分明,可是你认真地用心去回忆一下那刚刚逝去的,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八个钟头,你真的能放下以上的所说,真的能做到你应该做到的职业操守吗?“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孽子  建构  意象  隐喻  深层次  《孽子》审美意象的隐喻性建构与解读  怎么深层次理解《孽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