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发表过学术论文对我们后续的“研究”真的帮助很大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如果后续你继续相同领域的研究,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你减少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经过第一学术发表,你对该领域的发展历史,面临的难点,未来前景,有哪些大牛等等都有了一个认识。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实验数据拆分开发表多篇论文,那么自然发表了第一篇 ,发表第二篇也是妥妥的事情,顶多第一篇数据好点,第二篇差点。

还有一种情况是,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把第一次的研究稍微改下,有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工作。所以,科研也是有“套路”的。但是,如果后续你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你的topic变了代表你一切需要重新开始,你要花大量的精力阅读文献了解这个领域,去寻找还有什么可以做的新东西。因此,从这个层面看,发表过第一篇学术论文不一定对后续研究有帮助。

没有写过比较有知名度的论文,没有获得什么奖,对考研结果影响大吗?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考研的初试成绩对于能否走进研究生课堂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否写过学术论文,以及是否获得过专业比赛的奖项并不是考研的必须要求。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知识面,而复试往往需要进一步考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相对于初试来说,复试考察的内容往往更多。

如果在本科期间写过学术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获得一定的复试优势,但是由于本科阶段对于学术论文并没有硬性要求,而且本科生对于科研能力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本科阶段发表学术论文的考生并不是非常多,即使发表过论文,大部分也都是普通的核心期刊。相比于发表论文来说,本科生获得各种专业比赛的奖项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考生,尤其是重点高校的考生很多都有过参赛经历,而且其中不少考生的成绩还是比较优秀的。

当然,随着重点高校保研名额的不断增加,这部分考生往往并不会占据太多考研名额。对于考生来说,如果自身既没有发表过专业的学术论文,也没有过各种参赛经历,如果想在复试环节获得突出的成绩,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可以重点突出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如果毕业设计的成绩比较突出,可以重点强调一下。最后,不同高校在复试环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会安排一些实践能力的考察,这个环节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论文  发表  意味着  为什么要发表论文  发表过论文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