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认知:第一种也是目前学者和政府普遍认为的原因:经济发展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太大,弱势群体消费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把贫富差距作为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第二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过去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第三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中等收入陷阱”真得是“文科生太多”的原因吗?

“中等收入陷阱”真得是“文科生太多”的原因吗

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话产生了巨大争议。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而且过时100年了。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作者认为,文科生太多是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应该重视理工科教育,由此引起热议。

作为一个文科生,觉得此话有问题:此话重拾老话题文理之争,不禁要问,现在还不重视理科吗?陷阱指什么?什么时候文科生太多了?文科生招你惹你了?很明显,这句话的产生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有着特殊意义。科普一下: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达到中等收入后,缺乏增长动力,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富裕国家竞争,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而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认知:第一种也是目前学者和政府普遍认为的原因:经济发展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太大,弱势群体消费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把贫富差距作为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第二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过去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第三种认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即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原因是:经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东南亚国家的长期殖民地历史决定了殖民地高等教育培养目的是:培养殖民地官员及统治代理人,因此殖民地高等教育不重视技术学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工科,而重点培养了大批的经典人文学科,神学,法律,管理人才。东南亚国家在二战独立后,相继对原殖民地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人文学科毕业生过剩,理工科毕业生短缺现象有很大改变。摆脱了殖民命运的东盟各国在1980年,其实已经普遍培养了大批理工技术人才,但是之后在1990年东盟各国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说东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至少是教育结构上是以理工技术教育为主,且也有充足的相应人才。反转,恰好相反,正是当年以理工科技术为主的教育,才使东南亚国家后续乏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可以看出,在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后,东南亚国家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原有高等教育中重人文学科,轻理工学科的殖民地高等教育特征。当年确实文科生比例太多了,所以,提出应该重视理工科的教育。复盘2020高考录取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省市文理考生数量很接近,但文理录取人数比例却差距悬殊,这意味着选理科能考大学的机会远远高于文科。

2020年,部分省份文理考生人数比例接近1:1,但文理录取人数比例却接近1:3。这意味着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文科的竞争感受较之理科更为强烈,分数要求高,导致文科生升学越来越难!该论文关于文科生的相关观点,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了严重错误,是科学调研不细致造成的错误,导致网友重新热议重理轻文话题。没人说理科不重要!可是,很多人还是喜欢说理科比文科重要。

竞赛那几年,理科尤其受重视,理科竞赛铺天盖地,文科一证难求。文科与理科本是人类智慧的双翼,但从鸦片战争开始,人们片面夸大了科技的力量,用中学生的话说就是重理轻文。事实证明,我国的教育,从此应该重视起来了的应是文科教育。近几年中高考改革,中考就是明证:高手数学,英语根本不拉分,拉分的恰是语文,语文是基础学科,难度加大,涉及内容涵盖所有学科。


文章TAG:应如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如何认识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