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只有模仿没有创造,体育课上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老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老师观念落后,往往采取注入式教学,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老师讲,学生模仿,然后给学生纠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技能,勇于挑战,增强抗挫能力。

孩子不喜欢上体育,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课,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学生的天性在体育课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可是现在的很多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把体育课当成是一种负担,这是什么呢?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和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就有一致性,同时体育课也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

但是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进行放羊式的教学,甚至经常被其他的科目所取代,特别是在考试前夕。更谈不上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一、现行体育课存在的弊端 老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不够。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轻视体育课的现象,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差。有的老师随意把课让给其他科目的老师,或者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就不管不问了,体育课简直就是一盘散沙。到了考试时才开始训练,而且考什么就只训练什么,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上点考试科目以外的内容。

学生学到的东西少,练的时间也少。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比如篮球教学受场地器材影响大,如果篮球少、场地小,就会有很多学生长时间的轮不到,于是就躲到一边我行我素的玩起来。再者遇到大风、下雨等,体育课就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到了操场上除了跑就是玩儿。有的老师观念落后,往往采取注入式教学,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老师讲,学生模仿,然后给学生纠正错误。

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只有模仿没有创造,体育课上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老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体育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身心健康,慢慢的产生了厌烦心理,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 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独有的开阔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还有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表现机会。体育课是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最好课程,如比赛中的团结协作,体育课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和各种能力于一体,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技教育的橱窗。

体育课有助于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与老师配合,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技能,勇于挑战,增强抗挫能力。

2、启发式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问题式启发 例如:怎样运球才能过人?有哪几种方法?什么时候运用运球过人?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观式启发 充分利用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动作转化为具体图像,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进行直观启发,引发学生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较式启发用相互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正确与错误的比较,新与旧的比较。通过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印象,帮助理解,有利于加快动作的学习。 比喻式启发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形象的比喻,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把动作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用“鞭打”比喻排球扣球中的击球动作,用“离弦之箭”比喻短跑的起跑过程,形象、生动、逼真,促进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文章TAG:教师和学生不能太亲近  体育教师如何亲近学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