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洗礼,饱受风霜雨雪,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比如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孝顺、勇敢,都是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塑造出来的优秀品德。所以,对于国学,不能一棒子打死,认为它腐朽落后,其中有大量美德,不但我们自己要学,还要把它们传承给下一代。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就是因为传统文化不曾断根。

第二,但是,国学中也有些许糟粕,如果不加辨别地一味推崇,显然也是对人成长不利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统文化也一样,其中既有值得学习的精华,也有必须摒弃的糟粕。举个简单的例子,封建社会推崇的“三从四德”,今天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文明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好的东西留下来,坏的东西丢弃掉。

第三,我们对于国学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有选择地学习,有批判地继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看待国学热。要想一碗水端平,就要学会理性思考,很多时候要本着“一码归一码”的方针。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警惕过于极端的看法,好就是千好万好哪儿都好,坏就是这坏那坏啥都不是,看法一旦极端,势必有失公允。对于灿烂的传统文化,悠长的国学传承,最基本的思想前提,就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的精华,学习之,国学的糟粕,遗弃之。

第四,我从来都不反对学习国学,但是我坚决反对不接受现代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去学国学,过犹不及啊,所谓的国学班或者读经私塾,有不少是以赚钱为目的之商业机构,在本质上跟教育不是一回事。学习国学没错,但放弃基础义务教育,全日制去学习国学的做法却非常荒唐。国学的最佳导师,不是讲授《弟子规》的老师,而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

老师讲得再细致,也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何况,现在的国学班鱼目混珠,大部分都是以谋求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之商业机构,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的成长,而是家长的钱包,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第五,其实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家长孩子都能接受的办法来弘扬国学精粹,比如在义务教育中加入部分国学内容,它们之间原本就不对立,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我从来不认为国学与现代教育是对立的,相反,我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国学中的精华能让学生具备更美好的品德,现代教育则能让学生具备更多的知识,品德和知识冲突吗,显然不是。所以,为什么不理智冷静地对待这件事呢,跳出要么学国学要么学科学的桎梏,把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现代教育中加入国学精华内容,应该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现在,大家对国学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感觉学校书本上,关于国学的内容越来越少了呢?

谢邀:现在,大家对国学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课本上越来越少了?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和文化魁宝。含盖面很广价值极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积累,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内容广泛,想在书山当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适应时代现代人须求的内容更是难上加难。再加学科门类众多,大部分断章取义或摘文选段的少量应用,实为杯水车薪,难得完整具重。

部分人想学习古典言辞深澳难明,对后学者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逐渐移出了人们的主流视野。随着科学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代文化远大于国学的适用性,现代人接受现代文化也就顺理成章比较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必须继承发扬,传承国学也是每个国人责任。中国文化是世界智慧的宝库,更需要国家教育方面的重视,‘.有智慧有能力许多仁人志士及科学家们的辛勤耕耘与普及传播,这一重任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国学  热是  自救  论文  道德  国学热是一场文化道德自救运动  关于关于为什么出现国学热的论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