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日本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倭国派使者向光武帝刘秀朝贺,当时也没有什么贡品,光武帝见使者矮小,就赐予了一块“汉委奴国王”金印给使者。到了汉安帝时期,日本挑选了160女奴献给汉朝皇帝。东汉末年,倭国发生暴乱,一个叫“邪马台国”的九州国家异军突起,管理着30多个倭人小国家,而国王是一位女性叫“卑弥呼”。

三世纪中期,日本本州岛中部兴起了一个国家叫“大和国”,当时的大和国应该和邪马台国并存在日本列岛上。公元285年(应神天皇十六年),朝鲜半岛上的百济人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来到日本,汉字这时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为了看懂中国书籍,那么就要学习中国汉字。所以,大批中国和朝鲜移民进入日本。那是处于东汉末年,藩镇割据中国战乱不对,逃难的大陆人正好给日本大和国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也许就是这一批人,使大和国要强于日本其他国家,所以到了五世纪,强大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列岛。公元645年,日本大和国的孝德天皇开始改革。从公元285—645年,从应神天皇时期汉字传入日本,到孝德天皇改革,期间经历了360年的时间,说明这360年的时间,汉字已经逐渐深入日本各社会阶层。所以,公元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在国内颁布《改新之诏》,全盘学习中国唐朝的文化制度以及律令制度等,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大化改新”。

所以,现在的日本都保留着很多唐朝时期的文化。不过汉字刚到日本也是水土不服,毕竟是读音有出入,所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当中日本人始用汉字的楷书偏字,造出了“片假名”,接着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出了“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其实,这个和中国现在的拼音差不多,都是以汉字注音,方便阅读。当然,对于日本的汉字历史,目前也不是很清楚,其实他们的一些读音可能和我国的古汉语发音有点接近。

为什么日语是孤立语系,日语不是从中文来的吗?

美国教育部门将日语和汉语,韩语和藏语并列为世界上最难学的几种语言。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日本语属于黏着语,古日语具有元音和谐等阿尔泰语系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分为简体和敬体,另外有发达的敬语体系。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例如,太郎が一つりんごを食べた(Tarou ga hitotsu ringo wo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一个苹果吃了"。

因此,当日语翻译就成了最辛苦的一桩差事——听了半天,但还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因为动词还没有出来。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

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

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日语的词汇)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

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构筑  卡组  日语  芳香  更新  构筑理论  日语怎么说  芳香卡组构筑更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