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次法、线差法是分析志愿最常用的方法,两者各有所长、但也都有其局限性。建议中高分段的考生以排位法为主要参考,低分段(分数线附近)的考生可线差、位次并用。  最后提醒考生:文中只是就分数线附近的考生应用位次法的一种思考,在招生人数增加值累积出现在中低分段的情况下,简单应用线差法也是危险的,因此文中仍强调位次、线差并用,利用修正的位次对线差打上折扣再选学校(如文中绝对位次定位的上限为503分,线差定位的上限为517,文中探讨的是如何在503与517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上限值)。

高考分数够了,位次不够,是不是也录不上?

知分填报位次能起到什么作用

高考分数够了,位次不够,是不是也录不上?这一点是肯定的,高考分数明明是完全相同的考生,但是由于在全省高考成绩统计中,个人所排的位次不同,高校录取的结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此问题,简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希望对考生和家长能够有所帮助。首先、在高考成绩揭晓前,各省招办都会按照既定排序规则,对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所谓考生位次,就是该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文科或理科全体考生中,从高到低排序时所处的具体位置。考生位次按照参加相同科目考试的考生成绩共同参加排序的办法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文史类与艺术(文)考生共同排列位次,理工类与艺术(理)、体育类考生共同排列位次;考生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的单科分数由高到低排列;总分、单科分数全部相同的,属并列位次。

高校在同批次录取时,首先提档的就是那些位次排名靠前的考生,即便高考成绩相同,别人位次高被提档,而你由于位次低可能不会被提档!其次、在平行志愿录取规则下,对于高校提档来说,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一点也不重要,因为高校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各个高校按照既定的招生计划,对某省具体批次招生录取时,最主要看的就是考生个人的具体位次,按照不超过1:1.3的提档比例,只要志愿填报了、又符合录取位次条件的考生,高校都是直接提档;同时,只要考生还填报了“服从调剂志愿”,被高校提档后,基本就意味着已经被录取了,录取通知书抵达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几乎不存在被退档这一说了;如果考生不满意被录取专业,坚决不愿意去读这所大学和专业,那么唯一的结果,只能是复读来年重新参加高考,因为你的位次适合,已经被高校看中,恰好你又填报了该校的志愿,并且还服从调剂!再者、在位次如此重要的前提下,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务必要慎重,尤其是“服从调剂志愿”,在位次优先的基础上,可能会拯救你。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位次  填报  并不比  分数  高考  位次并不比分数更准确  高考填报中位次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