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下边这首诗,“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张籍《湘江曲》)诗中的“鹧鸪”就抒发了作者在离别湘江时内心产生的惆怅之情。2,“寒蝉”这个物象象征了高洁、愁绪、伤感等意义。虞世南写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就是用蝉吸吮清澈甘甜的露水,居于高树,声音远传,而非借肋秋风的特征来象征自己拥有高洁的品质。

古人认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所以视为高洁的象征。3,“柳技”这个物象通常表示送别、留恋、伤感、美好等意义。像“渭城朝两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就以柳来表示送别。第三,要了解古诗词的手法。古代诗词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常常采用一些写作手法来体现诗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以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常用手法就非常重要。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奈张、用典、互文、想象、联想等。例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展开之后就变成了“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比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字面意思看起来很简单,往往会理解成: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但这样理解就错误了,因为它也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真正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又一同登上了船。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2,“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佛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的上阙四句中,词人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有正衬、反衬、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之分。这首词的上阙就是以哀景衬哀情。哀景是台阶下和诗人身上落满了像雪花一样纷纷飘洒的梅花,哀情是词人眼中所见都让人衰伤断肠。用词中语作答,即以落梅之哀景衬断肠之哀情。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的手法一般针对整首诗而言,常常以物象为象征体。《石灰吟》就是以石灰这个物象来言为国尽忠,不怕死亡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个志。第四,要了解古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按内容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军旅诗、田园诗、山水诗、羁旅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闺怨诗、悼亡诗等。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古诗  窍门  轻松  古诗有什么窍门  轻松背10首古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