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相比于大人,更容易沉浸在某种状态和情绪中,想要他乐意做某事,必须得等他疲于做另外一件事。所以,在成绩未出,志愿未填之前,别看着玩手机的孩子苦大仇深,别对他们撒气,不然你试试,换来的多半是争吵和相互不满。试着多一些理解,时不时用家务劳动,外出运动等事情带动“骚扰”下他,让他玩手机在合适范围内即可。怎样帮孩子适应离校生活呢?家长可以尝试做这几点1.提点家长可以用提点代替指责,以“提醒”孩子对暑假生活提前做规划。

孩子刚从学校出来,还不适应自己做决定,需要家长像老师一样,在必要的时候“点”一下。但“点”到为止,毕竟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和对老师的服从不一样。2.陪伴孩子玩手机,一方面为了缓解压力,一方面因为无聊。家长若有空,多陪陪孩子,孩子很快就适应新生活,并会有新目标的。但这个陪伴不是陪聊,而主要是陪做。陪聊,话不投机半句多,矛盾会更多。

每年高考前学校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搞得学生非常紧张,这样好吗?

高考一结束,孩子多数时间就是玩手机,家长怎么办

我个人是不太赞同“高考前学校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的,因为我觉得高考前,情绪稳定最重要。搞各种活动不仅占用学生时间精力,而且让学生一下激动、一下感恩、一下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下又感觉困顿迷茫。如果要搞,为何不选择高考结束以后呢?那时尘埃已定,也该让学生纪念一下高中的三年难忘时光了。高考前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容易影响学生情绪,不利于学生直面高考。

各类纪念活动,无非是“成人礼”、“感恩教育”、“心理疏导”、“誓师大会”之类的,我见过某次考前“誓师大会”,校方请了一位专业人士,他演讲的鼓动性非常强,弄得学生个个群情激奋,跟打了鸡血似的。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怎么像传销洗脑一样?”学生是很情绪化的,他们会很容易受到活动的引导,出现情绪的大波动。而马上面对高考,高考不是销售,是需要有冷静的思维、扎实的知识的,不是靠热血沸腾喊几个口号就能考好的。

所以我认为考前保持一个冷静淡定的心态,有利于学生直面高考,发挥自己的水平。高考前举办纪念活动,时间节点不对,为何不选择高考结束以后呢?我并不是否定“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相反我在学校就是各类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我也认为教育、生活需要仪式感。高中三年,孩子迅速成长,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由少年走向青年,与同窗积累了深厚的友谊,与师长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这些,都值得我们为之去纪念。

但是,时间节点很重要,你在寒冬腊月举办运动会、在刚开学举办文艺汇演,这显然不合适。为什么不把纪念活动放在高考之后呢?有人会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高考后大家都各忙各的了。我觉得在信息联通如此发达的今天,通知到孩子参加纪念活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纪念活动一定要秉持“自愿”的原则,不要搞“绑架”。

多元的社会,大家也有多元的想法。高考前举办纪念活动,需要举办方精心设计组织安排,不要“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在学校组织过大型活动的老师肯定知道:一个大型活动的组织安排,想要尽量完美的话,绝对会让组织者掉几斤肉。活动主题和方案的确定、各部门的协调、安全预案、协调校外音响和广告公司、主持人选拔彩排、领导的入席、学生的座次……等等等等。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苗头: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举办各类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可是,你举办者不走心,纪念活动怎么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我同事的女儿在市一中高三,前几日他们学校举行了“十八岁成人礼”活动,可组织者硬抠“年龄”,当日不达到18岁的学生就不得参加,自行在教室自习。结果我同事家孩子没到龄,只能在教室自习。

事后她就问她女儿:“那天的活动怎么样啊?”结果她女儿轻描淡写的说:“乱七八糟的,同学们回来都说一点也不严肃,我在教室里还好些呢!”无独有偶,另一位同事儿子参加了这次活动,结果却是满腹牢骚:“马上要考试了,搞什么活动!就晒一下太阳、听一下讲话、走一下拱门,就成人了?”所以,举办各类纪念活动,是考验组织者的时候,要想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必须要走心!结束语:总之,“高考前举办各类活动”有待商榷,时间节点、组织者的组织水平等都会影响活动效果,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波动或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高考  备战  手机  活动  高考手机活动什么时候开始  备战2022高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