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这部电视剧中就存在这些情况,虽然李云龙不在乎职位升降,对“快意恩仇”情有独钟,但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因为军队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整个国家的,如果思想意识比较狭隘,那又与“拉帮结派”“独立山头”有何区别呢?二、忌“收放无度”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一些诸如文艺汇演、运动会之类的大型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放松和个性张扬,但如果把握不住“适度”的原则,甚至必要的“约法三章”,安全问题就可能不期而至,难免“乐极生悲”。

三、忌“无预见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某一阶段会集中性的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春季早恋的苗头、夏季防溺水的教育等,班主任如果缺少提前疏导和预防,一旦“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四、忌“熟视无睹”现在学校都建立有微信群,便于学校工作的上传下达和问题的及时通报,值班通知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班主任发现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及偶然的违纪因素,发布至微信区内,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处理,切不可不管不问。

因为对于被通报的学生来说本身心有忌惮,但如果班主任置若罔闻,违纪的学生就会心存侥幸,久而久之,就会“变本加厉”,学校的管理也就会缺少力度,学生也就无识校纪。这也就是寄宿制学校时间表上安排“班务”的目的,就是希望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做到“日日清”。五、忌“言语冷激”家校沟通的工作往往班主任涉及较多,在于家长沟通学生教育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有理、有利、有据、有节,但也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虽然家长在孩子管理问题上不够专业,但也是爱颜面的人,如果我们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如冷淡、嘲讽、指责,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深家校矛盾,也会使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方式产生质疑。

六、忌“规律性强”以班主任晚上查寝为例,放学后,寝室内转一圈就走了;再如,三饭后不进教室等等,时间一长,学生一旦总结出班主任的行动规律就会“作秀”,见时“乖乖”,离时“蠢蠢欲动”,所以,还是“不按常规出牌”的好。七、忌“固步自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系班级实际,调整后为我所用,不可自以为是,闭门造车,这样才能总结出一套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避免舍弃“间接经验”而独自摸索。

八、忌“杂乱无序”班级管理时分不清事务的轻重缓急,处理工作时无重点,完全被动的跟着指挥棒转,教室脏了管教室,寝室乱了发脾气等,忙的一头雾水、不可开交、满腹牢骚,究竟是谁的原因呢?答案显而易见!九、忌“亲力亲为”典有“司马懿问诸葛亮政事,使者说: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然后判断诸葛亮有一劫”。班主任要善于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得人人有事干,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十、忌“过于强势”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搞好关系,凡事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诸如座位安排等,不能搞“一言堂”,只有尊重和团结任课教师,才能形成合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无往而不胜!总之,班主任管理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多反思、多总结,但同时又应该明白: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沉下心、俯下身,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才能体味到这项工作的趣味性,长此以往,自身的业务能力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

除了砸手机外,学校和家长还有其他怎样的有效管理手机的方法?

谢谢。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砸手机肯定不是上策。家长应该弄清楚现在喜欢玩手机的原因。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孩子的娱乐方式单一;孩子缺乏足够的陪伴;孩子模仿父母玩手机;孩子的人际交流需要依托手机。不管哪种原因,孩子的心理动机是最重要,都是想以手机来获得满足感。学校和家长应该配合管理,双管齐下对学生手机进行管理。

一,从家长层面一是主动配合学校管理。目前很多学校都出台了禁止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家长必须义无反顾地支持学校的做法,而且态度坚决果断。二是与孩子签订承诺书。寻找适当的时机,坐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意识到”手机控“的危害,并签订承诺书。三是家长做好榜样。家长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一定不玩手机。四是家长多陪伴。

家长尽量抽时间陪孩子游玩,让游玩替代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五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平时家长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及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兴趣替代孩子玩手机。二、从学校层面第一,制定出台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规定。第二,学校与家长鉴定承诺书,学生与班主任签订承诺书。第三,学校配置专门存放手机的柜子。最好是每个班一个专柜,用来存放每周日到周五学生的手机。

第四,开展关于手机危害的辩论。让学生从活动中知道成为手机控的危害。第五,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国家或政府一级立法。借鉴芬兰等西方国家,商家不允许为18岁以下学生购买智能手机。总之,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家长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有效管理学生手机使用。我是“@教育家王复明”,专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