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发表的SCI文章的合著者越来越多。合著者真的能算第一作者吗?

南京某双非大学硕士,写了篇论文导师要当第一作者,一个字都没参与过的导师老婆要当通讯作者,怎么破

在学校做职称评审工作,题主说的问题我也发现了,特别是在生物、材料和化学领域,共同第一作者越来越多,也不光是中国人这么玩,老外也这么玩,至少我接触到的共同第一作者,大多是和国外同行分享的,一个单位两个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比较少。共同一作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几个作者贡献是否完全一致恐怕很难用尺子去准确衡量,但如果贡献“相当”的话,署共同第一作者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大家关注共同第一作者的问题,主要还是从职称条件出发的,不少人觉得共同第一作者,加上通讯作者,是占了大便宜,由于杂志社并没有明确限制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人数(我也见过多个共同通讯作者的情况),很容易鼓励研究者去争共同一作,长期以往,败坏国内学术风气,也影响国家的学术声誉。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审办法上面对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都做了限制。

像我们学校,共同一作可以有,但有几个共同一作,这篇论文就认几分之一。另外,都是本校的通讯作者,只认第一个。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非同一个人,那其中一个人已经用这篇文章来参评职称了,另外一个人就不能用其来评职称。这些办法不一定科学,但可以有效地杜绝成果一文多用,降低共同一作、共同通讯作者等在职称评审中的功效,对这类行为不明确限制,但也绝不鼓励。

南京某双非大学硕士,写了篇论文导师要当第一作者,一个字都没参与过的导师老婆要当通讯作者,怎么破?

这种情况应该受到谴责!合理的方式大致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大部分工作是学生做的,初稿是学生写的,那么学生应该毫不犹豫地成为第一作者。函电作者通常是导师,他们提供问题导向的思路和科研资源(工作平台、经费、实验设备的计算资源等。).至于其他作者,他们都做出了其他的贡献,比如修改和完善。其实我一直认为老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学生不能指望导师完美地为科研铺路,导师也不能不道德地抢夺学生的成果。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