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里有一个词叫表观遗传学。如何理解表观遗传学?

祖先的行为习惯会不会通过遗传基因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什么

表观遗传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传统的遗传学观点下,认为可遗传的表型变化都是来自于DNA突变,那么不是由DNA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如果可以遗传,就属于表观遗传了。表观遗传迷人之处在于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很相似。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中心思想就是用进废退,亲代后天获得的表型变化能够遗传给后代,是不是和表观遗传的定义十分相似啊?但本质上不同的。

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认为,给牛割耳朵,那他的下一代就会没有耳朵,认为这是演化的实质,与“物竞天择”相对立。表观遗传则是对传统遗传学的补充,是对遗传进一步认识之后的产物。表观遗传比较热门的方向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长链非编码RNA方面。我就简单讲一下甲基化,帮助你理解表观遗传的概念。我们都知道遗传的本质是DNA的传递。

但是,携带某一段基因,并不一定会表达出对应的表型,基因受到转录子的调控,转录子与特定的基因结合,就会激活或抑制这段基因的表达。就像一把钥匙开关一把锁。可是,如果转录子发生了甲基化或者乙酰基化,又或者DNA上与转录子结合的序列发生了甲基化,特异性结合就不能顺利进行了。就像钥匙改变或者锁改变,钥匙就开不了锁了。

祖先的行为习惯会不会通过遗传基因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什么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认为,基因决定着生命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决定着生命体的表型。可是,许多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亲代的生活经历和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暴食、熬夜等可传递给后代。是基因变异加速了吗?按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是无法解释的。环境对物种的作用力通常不会很快显现,进化是一个数代、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

这一现象的存在,说明亲代行为习惯对后代的影响并非通过基因传递实现的,人类存在DNA序列之外的其它传递途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人类还存在着另一类遗传信息表达机制,即表观遗传分子机制。表观遗传分子机制通过DNA修饰(如DNA甲基化)、蛋白修饰(对特殊蛋白修饰或改变蛋白构象)、非编码RNA 修饰,能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即通过修饰基团、控制基团、蛋白质的功能和特性等去影响基因变化。

这是一种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机制。一般来说,当个体形成精子和卵子时,DNA上的甲基化要被消除和重置,以消除亲本DNA的各种影响因素,保证生殖细胞的功能。但是,这种消除不一定达到100%。如果DNA序列之外的修饰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下一代,那么就有一种不同于DNA遗传的遗传方式,可以把亲代的身体状况传递给下一代。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