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里,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一级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类,专业类下是各个专业,共506个。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类以及各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类的基础上,考生和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例如: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乍一看以为是学计算机呢,而实际上确是主要修数学,有的学校的数学系招不到学生,于是就把数学系改成为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所以容易跟计算机专业混淆。

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详细介绍。强调一点:一个高校志愿,一般可以选择6个专业志愿,对于每一个专业志愿都要认真研究,同等对待,切不可为了凑数,随便选择应付了事,有时往往是应付的专业中标。4)知道高考成绩后,一定要以今年的“位次”为准绳,千万不能以今年的“分数”为准绳!看分数要依照今年的“位次”来对应往年的同一位次,看看是多少分,这叫“位次等效分”,可能高一些,也可能低一些。

这些可以通过今年、往年的“一分一段表”来查知:然后根据高考分数的省排名位次,选择与该分数位次相匹配相适合的专业和学校,分数够高,毫不犹豫地优先选择“C9”、“985”、“211”高校。有人问:重点、一本、二本、专科院校的区别在哪?主要在于学习氛围、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及质量、校友层次、就业状况等方面。5)填报志愿具体选择哪所高校时,可从学校所在地域、学术研究、人文环境、历史底蕴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在专业的选择上,还是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为主,再结合家庭条件为辅;在分数不能同时兼顾专业和大学时,是选专业为主还是选大学为主,需要家长和学生权衡利弊,慎重抉择,毕竟好学校也有差专业,差一点的学校也有好专业;对于有选择意向的学校和专业,至少要查阅前3-5年的“学校提档线”和“专业录取分”,可以做个表格,填上数据,像招生人数、投档比例、提档线、专业平均分及线差等,然后进行详实分析,以供参考;对于专业,一定要适当留出专业分,以避免因为专业分不够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6)要了解某高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可以查阅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是A是B还是C,这很有说服力。7)一定要跟高校招生办打电话咨询、交流。8)查阅高校及专业的相关信息,我用了以下方式:阳光高考-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指定工作平台,网址 :https://gaokao.chsi.com.cn/;还有,全国高校查询-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网址:https://gkcx.eol.cn。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怎样去收集?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怎样去收集

谢谢邀请。 2019年高考临近,好多考生家长都特别的迷茫,不知道怎么样搜集历年的高考资料,在此分享一下,怎么找到适合志愿填报的资料。一、填报高考志愿需要各招生院校的高考简章和招生计划。可以去目标院校的网站去查找。二、目标院校近三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和所要填报的大学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可以去所报大学的本科招生网站去查找。

三、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的资料在考生所在学校订阅,各个省份的志愿设置,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录取分数线。四、可以去阳光高考网去查询每年的一分一段表,和每年各高校的录取批次线,及每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总之,查询的途径比较多,不必要相信一些机构所说的内部数据和什么机密参数,都是忽悠考生的行为。望考生家长及考生不要上当受骗。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怎样去收集?

填报高考志愿前,除了要熟悉高校招生投档、录取规则,掌握报考技巧之外,关于资料的搜集,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投档线数据投档线数据一般在省考试院官网有下载。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你最好找齐三年投档线数据,如果只能找一年,那么以上一年的参考价值最高。投档线数据主要应用在初选大学的阶段,借助三年的投档线数据,结合招生人数的变化因素,也有利于我们大致预估院校今年的投档线会在什么位置,这是填报志愿的基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考  志愿  自愿  方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