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信为例,汉朝建立不久,刘邦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削除了他的军权,并将他软禁起来。韩信被逼,愤懑之极,开始串联反叛的陈豨,还未举事,就被吕后与萧何密谋捕杀,并被诛灭了三族。早就拟定好的针对异姓王的诛灭计划,就等着一个一个地实施。异姓王韩信、彭越被诛杀后,作为异姓王的淮南王英布,感到自己末日临头了,迫于无奈,便举旗反叛。

刘邦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刘邦在讨伐的过程中,被流矢射中,其后大病不起,接着就薨了,算是将自己的性命搭在了那些异姓王身上了。(战场上的韩信)5、“吕后乱政”,刘邦难辞其咎。幸亏刘邦死得早,不然像萧何这样的人(后来仍然不能逃脱吕后的绞杀),早就死于刘邦消灭异姓王的计划中了。但是,刘邦死得早,却也是不幸。

为何?因为如果他迟些死,也许就不会出现“吕后乱政” 的现象了。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后(即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吕后乱政”,乱在哪里?乱在消弱“刘姓王”,广封“吕姓王”上,她要建“吕天下”;乱在残害忠良,打杀朝廷及后宫异已,她要做“女皇”。吕后排除异已的手段比刘邦有过之而无所不用其极。她毒杀刘邦宠妃戚夫人及其儿子刘如意(赵王),制造惨绝人寰的“人彘”惨案以赵王毒杀案,就是例子。

吕后擅权,于刘邦在位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关。刘邦顾及与吕后是患难夫妻以及吕家对于刘邦“打天下”的大力支持,吕后参政他基本上是采取默许态度。他这样,使得吕后得寸进尺,不断干涉朝廷事务。刘邦死后,吕后更是大权独揽,大肆排除、诛杀异已。吕后当政,汉朝朝纲混乱,刘吕两大集团人心不齐,斗争不止,致使国家停滞不前。

秦武王继位四年,对秦国有过哪些贡献?

秦武王名叫赢荡,是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秦王)和惠王后的儿子,秦武王在位时间,总共只有三年,不仅做了不少对秦国有贡献的事,同样也做了不少对秦国有损害的事。三年时间确实太短,极难判断一个君主是否合格,但就秦武王来说,有功有过。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主要有四件:1、东出函谷关,攻克韩国重镇宜阳。东出函谷关争霸关东可是秦武王之前数代秦王毕生的心愿,但由于主观及客观的原因,始终未能如愿,秦武王是第一个成功做到的秦王,政治意义和实际意义非常重大。

兵出函谷关,攻克宜阳,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行动,而且是一个政治行动,需要合纵连横在政治上孤立韩国,才能在军事上击败韩国,达到目的,而秦武王做到了,不得不说秦武王有一定的政治才能。2、平定蜀地的叛乱。蜀地自秦惠之王时期司马错平定后,纳入秦国国土,逐渐成为泰国的后方粮仓,到秦武王当政时期,蜀地发生叛乱,蜀地相国陈庄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

3、连横卫秦,联越击楚。秦武王一个崇尚武力的君王,居然在合纵连横的政治手段上做的也不错,即位之初,拉拢齐国,打击韩、魏,又分别与韩、魏连横,之后又联合强大起来的越国,打击南方的楚国,一系列的连横手法,保证了秦武王即位之初,秦国的平稳过渡。4、设置左、右丞相。千万别小看这一政治改革,之前秦国是设相国之位,相国位高权重,国君之下,众臣之上,手握实权,相权过大与君权相冲突,设左、右丞相,让左、右丞相互相制衡,分割了之前相国的权力,等于客观上加强了君权,这一改革直到秦始皇还在用,之后汉承秦制,沿用到汉朝。

秦武王对秦国的损害有以下几点:1、用人有问题。秦武王自已天生神力,就格外喜欢大力士,仅仅因为这些人力气大,就提拔了一批大力士为秦国将军,大力士力气大不错,可打仗是比气力吗?这样的将领,在战场上能打赢吗?这个用人绝对有大问题。2、身为一国之君,却做着武士的格斗。秦武王力能扛鼎,身为一国之君,却喜欢与人格斗,争强好胜,这不是国君应该做的事,项羽力能扛鼎,最后下场凄惨,商纣王力大能举鼎,最后亡国身死,而秦武王却因为举鼎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死法最奇特的一国之君,活成了笑话。

3、驱逐张仪。秦惠之王时期受重用的张仪,不受秦武王重用,将张仪驱逐出秦国,张仪怎么说也是一大人才,而且对于合纵连横之术相当得手,驱逐张仪是一大损失。4、穷兵黩武。秦武王好战,喜欢争强好胜,这一点也体现在治国上,当时的秦国虽然实力较强,但不足于吞并六国,仍要采取稳健手段,步步为营,辅以政治手段,攻克宜阳虽是大胜,但亦是冒险,后期如果秦武王继续四处用兵,极有可能透支国力,这一点在之后的秦昭襄王时代,深有体会。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打天下  招兵买马  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