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战当中,秦国虽然也损失了近二十万大军,但相比赵国,秦国国力雄厚,二十万战损并非无法承受。此时的秦国,也完全有能力直接灭掉赵国,继而灭掉其他国家。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内部却出了问题。身为相国的范睢,因为担心白起灭掉赵国之后,地位会超过他,所以向秦昭襄王提出撤兵。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军此时同样战损严重,再加上赵国已经答应割让六座城池,作为秦国退兵的赔礼,所以秦昭襄王便真的下令退兵了。

然而秦昭襄王的这次退兵,却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赵国方面,虽然口头上答应割让城池,但在秦国退兵之后,非但没有退兵,反倒积极联络其他五国,再次组成了同盟。几个月之后,等到秦昭襄王反应过来,意识到情况不对,已经晚了。意识到自身错误的秦昭襄王,再次派秦军深入赵国,打算一战打下赵国国都邯郸,希望能够一战灭掉赵国。

但秦国大将白起,因为之前和范睢的私人恩怨,选择了拒绝领兵。没有了白起的统领,秦军战力大减。进入赵国之后,对邯郸久攻不下。最后,魏国和楚国相继派大军来援,秦国大败,一战损失了二十万大军。至此,秦昭襄王已经彻底失去了灭掉赵国的机会。而且,因为之前赵国的努力,东方六国的联盟,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在东方几国组成联盟的情况下,再也无法取得大的战果。

至于范睢,同样也在这几年当中,因病去世了。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子嬴柱即位,史称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在位仅仅三天之后,便同样因病去世了。再之后,秦孝文王之子嬴异人即位,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早年曾在赵国做过质子,做质子期间,得到了商人吕不韦的大力支持。甚至就连他能返回秦国,继承王位,也是因为吕不韦从中疏通,做了很多的工作。

所以,秦庄襄王即位之后,任命吕不韦为相国。秦庄襄王仅仅在位三年时间,便同样因病去世了。秦庄襄王去世后,其子嬴政即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不过,秦始皇刚刚即位的时候,才只有十三岁而已,难以掌控朝局。所以秦国的大权,当时都掌握在王后赵姬,以及相国吕不韦手里。吕不韦任相国期间,开始对秦军进行改革,避免秦军打硬仗,坚决反对秦军屠杀平民。

在此之前,秦军在战场上极为凶狠,因为秦国人参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大多数秦国士兵,在战场上都十分凶狠。不光对敌军凶狠,对敌国平民也十分凶狠。而吕不韦则坚决反对这种风气,对秦军进行了改革。客观来说,吕不韦对秦军的改革,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改革的话,秦军后来横扫天下,肯定会杀戮过重,激起各地的强烈反抗。

如此一来,秦国后来能不能迅速统一天下,也就成了一个问题。除了对秦军进行改革之外,吕不韦掌权期间,还坚决支持嬴政,帮助少年嬴政坐稳了王位,这也算是他的巨大贡献之一。几年之后,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开始正式亲政。吕不韦因为被卷入了嫪毐谋反案,再加上他权势过大,威胁到了嬴政的王位。所以最终,吕不韦被流放蜀地,途中饮鸩自尽。

嬴政掌权之后,开始在之前几代秦王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扩张。此时的秦国,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在嬴政掌权的同时,李斯也开始脱颖而出,成为了嬴政最依仗的智囊。李斯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在吕不韦被逐之后,通过谏言得到了嬴政的赏识。李斯帮嬴政制定了统一天下的详细计划。包括灭六国的顺序,以及以重金收买各国重臣,离间各国君臣的策略。

李斯的这个计划,得到了嬴政的认可,后来嬴政也是给了李斯很多钱财,让李斯去收买各国的重臣,效果显著。后来嬴政因为种种原因,想要驱逐出身其他国家的客卿,李斯向嬴政上书《谏逐客书》,阻止了嬴政的决定,帮秦国留下了不少人才,也算是大功一件。按照李斯制定的目标顺序,嬴政开始逐渐攻灭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灭掉了韩国。

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6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同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至此,秦国彻底统一了天下。从秦国统一天下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通过变法,帮秦国建立了强大的制度根本;公孙衍通过战争,帮秦国奠定了傲视其他诸国的地盘;张仪瓦解了六国的联盟,帮秦国赢得了足够的战略机会;范睢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彻底瓦解了六国的联盟;吕不韦改革秦军,辅佐秦庄襄王和嬴政两代秦王上位;而李斯则是帮嬴政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目标和详细计划。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攻沙  玲珑塔  攻略  正版  元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