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等众菩萨无私奉献的智慧集结,就没有后来的大乘佛教经典。这两个部分集结的法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在铁围山中集结的。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

佛经是怎么来的?

佛经是怎么来的

首先肯定一点,佛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亲自编写。释迦牟尼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集结,这一集结决定了原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集结,就是对佛陀所说过的经进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佛的各位弟子的记诵的基础上的。即诸比丘集合在一起念诵出佛陀在世时讲法时的内容,然后进行编辑,这是为了防止佛的遗教的散失,同时也是为了僧团发展准备有形的工具,使僧团四众有所皈依,有所遵守。

原始佛教就在此次集结中奠定了它的规模,决定了它的修行方式,指定了它将来的发展道路。它并未因佛陀的涅槃而消亡,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起来。王舍城的集结是大迦叶发起的。在佛陀灭度的第七天,大迦叶赶到了拘尸那,并以上座的身份,主持了佛陀的遗体毗荼大典,也就在这时,他发起了集结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安句期中,在王舍城中召开集结大会。

在这次的集结的三藏中,阿难诵出的是经藏,大迦叶诵出的论藏,优婆离诵出的律藏,号称三藏十二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上座部。当时,除了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优婆离尊者等阿罗汉在毕钵罗窟里集结三藏法教外,还有许多比丘长老在拔波尊者的带领下,在魔揭陀国王舍城七叶窟再面不远的僧团里,进行会诵集结,这就出现了窟外和履里两部分的集结。

这两个部分集结的法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在铁围山中集结的。铁围山据说是咸水海边的一座山。三藏,佛教典籍的总称。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总称为经,律,论三藏圣教。经是佛所说的永恒的道理。律,是僧团内部的戒律。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

三藏所讲的就是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无漏学。这就是佛经的最初来源,可以说若是没有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阿罗汉的辛苦集结,就没有后来的小乘佛教经典。若没有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等众菩萨无私奉献的智慧集结,就没有后来的大乘佛教经典。

看破红尘后该怎样出家?

看破红尘后该怎样出家

首先找一个人数在100一1000的大寺院,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等地都有这样规模的寺院,也叫十方丛林,学如法仪轨。其次找一个能讲经说法的师傅,跟他说明出家之意。得到同意后可以在寺院住下来充当护法居士。然后在那里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作为考验期,得为寺院烧火做饭、打扫卫生,空闲时看看经书,切不可偷懒、顶撞他人。

想给母亲抄经文烧给她,应该抄哪一篇比较好?

想给母亲抄经文烧给她,应该抄哪一篇比较好

孝心可嘉!不过我建议读经就好了!抄经意义不大。听我分析:古人抄经有功德,是建立在传承传播的基础上。以前,很多地方知识不流畅啊,买书也难啊。到哪里了,看到好书,没法买不方便买,怎么办?抄啊!如果能抄多几部,更好。还能送人,起到流通给他人学习的效果。现在的抄经,成了练书法。除非你字够漂亮,那抄出来,可以挂出来,可以送人,也有功德。

如果写出来没人要,那没必要。真心想有功德,不如印经流通!有些人美其名曰抄经可以静心,这也不够合理。要知道读经更能静心,而且抄一遍的时间,拿来读经的话,不知要读读多少遍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书是拿来读的,拿来读懂,然后去学习的!所以,我认为,别抄经烧经了!确实很有孝心,可以读经,读经回向给妈妈得益的同时,也使自己明理,明白其中深意!自己生活好,老人家在世界那一边不用牵挂你。

观音菩萨为何选择毫无法力的唐僧取经,而非将经书直接送给大唐?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你不会珍惜,只有你不容易得到,需要通过千难万险拼命追求,这样得到的东西你才会珍惜,才会有足够的重视。就像古玩市场你通过多年的寻求,甚至吃亏上当交学费,好不容易得到的你喜欢的珍贵藏品你才会视若珍宝,如果多的都是烂大街的东西,你得到的也不会当回事。所以佛祖一定要让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因为只有经历千难万险得到的真经,人们才会当作珍宝,不然直接送过去,人们就不会当回事,会引起不够重视的后果。


文章TAG:仙域  灭真  遮天  经书  菩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