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羽要是同意婚事结果只会更糟。所以最后由司马家完成了统一三国的伟业。所以,魏国的强大,也慢慢为三国统一创造了条件。结果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说明来意以后,关羽勃然大怒,不同意婚事破口大骂:“虎女安肯嫁犬子。诸葛瑾建议孙权为儿子去向关羽提亲,如果关羽同意,就和关羽联合打曹操,如果关羽拒绝,就联合曹操打荆州。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答:一想起三国,都会想到那么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原因的,司马懿在魏明帝病逝后,逐渐掌控了曹魏集团,而当三足鼎立之时,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都为能有所大的收获,而且蜀国吴国联盟也是勉强抗衡曹魏。所以,魏国的强大,也慢慢为三国统一创造了条件。首先从当时的国力上说,蜀国是攻不下魏国的,因为蜀国的人口不及魏国的十分之一,就算吴蜀联合还是无法抗击魏国的,举例说明,就拿蜀国为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以一州之地与中国抗衡”。

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随着北方经济逐渐的恢复,实力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而且连年北伐,造成国内的空虚。蜀国政权并没有很好的完成本土化,使得蜀中俊杰不能大量的补充,从而使后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荒唐局面。而且到了后期阿斗宠幸奸佞,政局混乱腐败。导致内部矛盾众多,内讧严重。反观魏国呢,以司马懿为例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

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我们来说说这个统一三国的皇帝司马炎,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着很锐利的眼光,不仅重用元老,对拥戴功臣的人才也提拔,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在他执政期间忠臣羊祜、张华、杜预三个人的作为使得司马炎稳坐江山,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忠臣羊祜主要负责战备工作而且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为一统大业做很多贡献,再则就是张华擅长战术,担任镇南将军一职,在伐吴期间充当主帅,立下汗马功劳,执行者杜预,雷厉风行,有胆识和军事能力,所以统一有必然性。所以最后由司马家完成了统一三国的伟业。可能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司马家会是最后的胜者,曹魏也只是昙花一现。

刘备该怎样做才能够统一天下呢?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刘备若用赵云守荆州就能够统一天下。首先,赵云够忠够勇、够稳够谋。所以,用赵云守荆州,必然会很好地贯彻“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方略。这样《隆中对》中的两步战略,在占领益州之后,一旦天下有变,一路自汉中北伐,一路自荆州北伐,夺取天下就可以实施了。其次,赵云守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自己也丧命的事就不会发生,张飞也不会死,刘备也不会错误伐吴,也就不会有夷陵之败,不会蜀汉精锐尽失,人心尽失,国力耗空。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情况如何

在古代,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口、兵员、土地面积上,在这里我们采用《三国志》的数据,来对比一下三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蜀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蜀书-后主传》)东吴:“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吴书-嗣主传》)根据地图测算,蜀汉的面积大约为106万平方公里;东吴大约为145万平方公里。

有关曹魏,陈寿没有记载其禅位时的相关数据,但是根据后世地图测算,其领土面积在灭蜀汉前约288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灭蜀汉前约为一千三百万。这三家一对比,就可以知道——魏国对蜀汉和东吴的优势是压倒性的,南方的两个国家联手都未必抵挡得住北方,真不是一句空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看过后,带给人怎样的思考?

《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每看一遍都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本书我只看过两边,生涩的文字太难理解了,可配合电视剧观看,一切显得又那么的自然,使人欲罢不能。《三国演义》里面林林总总几乎近四百位人物,每位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比如曹操身为宦官之后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一步一步建立起属于曹魏的一片江山,虽然路途坎坷,困难重重,但最终目的已然达到,身边聚集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全凭个人魅力使其凝聚并忠心耿耿。

这是曹操的发家史也就是创业史反观刘备看到看到曹操都发家了,也想学习曹操,可现实不允许模仿曹操的发家路径,毕竟曹操曾经为官出身,家底丰厚刘备比不了,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与内心的仁义来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慢慢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进而招揽贤士,得到贤士的帮助刘备彻底放权,坐等成绩的出现。诸葛亮也不负刘备重望,帮刘备三分天下。

这是刘备的发家史,招揽贤士,坐享其成。而东吴孙权,身边的条件就更好了,刚开始就接手父兄留下的江山伟业,身边内有张昭,外有周瑜,身为贵族的他从小的起点都和另外两人不同(曹操,刘备),单单守业就行,识人用人皆为权术驾驭,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君王。总之三国演义里,在每个环境里熏陶的不同,每个时代背景的不同,每个人把握机会能力的不同,只有创建基业的信念始终不变,坚持信念,放大目标,你所做出的成就才会相似。

如果关羽同意了东吴的婚事,是不是能改变当时的政治局面?

历史上关羽要是同意婚事结果只会更糟。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为自己儿子向关羽提亲,却遭到关羽的拒绝,还“骂辱其使”,孙权因此大怒。此事在《三国演义》中加以演化,变成了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曹操派满宠去联络孙权共讨刘备。诸葛瑾建议孙权为儿子去向关羽提亲,如果关羽同意,就和关羽联合打曹操,如果关羽拒绝,就联合曹操打荆州。

结果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说明来意以后,关羽勃然大怒,不同意婚事还破口大骂:“虎女安肯嫁犬子。”然后把诸葛瑾赶了出去。诸葛瑾回报以后,孙权大怒,于是决定和曹操联手攻打荆州。可能因为演义流传更广的原因,所以很多人把孙刘两家失和归咎于关羽。然而演义终究只是演义,历史上关羽拒绝孙权是必然的选择。《三国志》中并没有说明此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但是应该是刘备率军入川,关羽坐镇荆州以后。

孙刘联盟始于赤壁之战前夕,孙权和刘备历史上没什么交情,只是面对曹操军事压力才抱团合作。刘备入川以后,孙权就接回了孙夫人,甚至还想把阿斗带走。此举表明了孙刘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只是因为曹操的关系还没撕破脸。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主动拉拢关羽,这根本不是为了稳固孙刘联盟,而是要挖刘备的墙角。关羽忠于刘备,自然对孙权这种行为大为不满。

而且关羽也必须表明态度自己和孙权没有私下联系,骂一通是正常的。要是关羽真的没发现问题和孙权接亲,那么这也不能保证孙权不会出兵偷袭荆州。实际上这种亲事也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嫁给刘备,曹操的侄女也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但是不妨碍三家人打来打去。孙权对荆州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早就有意夺取,并不会因此改变结果。


文章TAG:三国  之志  全战  mod  同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