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论似乎最有道理。一些高僧火化时,确实会带着一些随身的宝石。只是,就上面那个故事就可以戳破这个说法。死刑犯林尤某的火化,不会有人投入什么宝石什么,完全只是一身囚衣而已。他却烧出了舍利子。总之,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断言舍利子是什么。或许,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到了我们灵魂离开肉体的一瞬间,也许我们就明白什么是舍利子了。

舍利子唯有有道高僧才有么?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舍利子不只得道高僧有,以前我二伯就在殡仪馆上过班,普通老百姓火化后有舍利子的也不少,只是比得道高僧的几率要小得多。现在普通老百姓火化后有舍利子就更加罕见了,而且老百姓的舍利子,跟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是不一样的。其实讨论“舍利子”是相当敏感的,抒发个人观点也得极其小心,下面就斗胆站在客观角度来试着揭开“舍利子”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份相同的骨灰很多人以为,人焚化后的骨灰都一样,无非就是些碳酸钙,而且外观看上去也没多大区别,经过粉碎后,都是棕灰色的粗砂状骨粉。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且在我看来,骨灰的差异,就是得道高僧有舍利子的主要原因。骨灰中除了碳酸钙之外,还有其他元素,就拿僧人来说,因为他们吃素,所以骨灰中纤维素跟矿元素含量较高,靠海的人因为经常吃海鲜,骨灰中重金属含量也会高一些。

由于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两份相同的骨灰。得道高僧焚化后出现舍利子的原因猜测得道高僧在圆寂后,经过焚化有不小的概率会生成一些珠形、块形、花形等形状的舍利子,而且高僧与高僧之间可能还会生成不同颜色的舍利子,比如黑、白、红、蓝、橘黄、透明、琥珀色等多种颜色。舍利子的颜色在佛教中同样有些说法,比如黑色对应头发,红色对应肌肉,白色对应骨骼,琥珀色对应脑部等等。

这些舍利子都会被供奉起来,那么它们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尽量把所有可能性都说出来,然后挑选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1.饮食习惯有人觉得僧人之所以能在焚化后生成舍利子,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常年吃素,长期素食主义会导致人体内部积累大量的纤维素跟矿物质。那么同样是吃素的道士(部分)为什么没有这种说法呢?而且全球范围内坚持素食主义的普通国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老外也有很多,同样也没怎么听说他们在焚化后生成舍利子的事。

此外,如果僧人吃素就能生成舍利子,那么佛教信徒千千万,岂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成舍利子?所以我个人觉得,饮食习惯或多或少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2.结石有不少人觉得“舍利子”其实就是“结石”,因为僧人经常要打坐,运动的比较少,结石在高温的作用下,就这么变成了舍利子。初步一看,似乎能说得通,其实漏洞百出。首先,结石的疼痛,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有次,我朋友在开车时突发尿结石,疼的他差点出车祸,那表情我跟你讲,真的能用“狰狞”二字来形容,当时幸亏我在旁边,马上就开车带着他去医院了。

所以僧人体内如果存在结石,几乎不可能一直默默忍受,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了“有些结石不发作的时候,一点都不痛!”确实存在这个现象,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沉积盐,跟水垢差不多,这些物质在焚化炉的高温下,会直接被烧成粉末状,不可能留下来。此外结石是不透明的,而舍利子属于晶体状,二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物体。3.特殊情况下高温焚化后的产物曾经有专家做过相关实验,他们通过合法正规途径获得不同年龄逝者的骨骼后,分别对骨骼进行加热反应。

200℃时,骨骼出现碎裂及变形。400℃时,骨骼中的有机物开始重新结合。600℃时,骨骼中出现了很多不规则晶体。800℃时,这些晶体开始“变大”。1600℃时,晶体逐渐融化成球状。这些晶体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磷酸盐、碳酸钙,而这些晶体,就是俗称的“舍利子”。至于这种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大家在耐心看完下文后自有定论。

1988年,中国台湾中科院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取出了部分高僧舍利子,他们打算用科学的方式来揭开舍利子的神秘面纱。最后研究发现,舍利子的主要元素就是钙、盐、碳,也就是说舍利子的成分其实跟骨骼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重结晶现象,即人体的细微骨骼熔融又重新结晶的过程。重结晶能让钙盐物质的纯度更高,所以舍利子看上去是“通透”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舍利跟舍利子不是一种概念,舍利多跟骨头连在一起,舍利子多为独立的晶体状,从上面的实验也可以看出,或许是温度不同,所以导致晶体是否附着在骨头上,以及晶体的大小有差异。此外,2007年有人还申请了“人为制作舍利子”的专利,里面详细描述了“舍利子”的制作过程,并且比例配方都有,想要知道详细内容的,可自行查阅,网上都有。

那么可能又有人问了,舍利子的颜色怎么解释?在给出我的看法之前,先用几句话给大家说下“烟花五彩缤纷的原理”。烟花的原理其实就是“爆炸”,爆炸所释放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让烟花更好看,人们开始在烟花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归根结底,这些都属于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钠对应黄色,钙对应砖红色,铜对应绿色,铯对应蓝色等等。

咱们将视线再挪回“彩色舍利子”上,要揭开谜底,就不得不提起“得道高僧”这个身份,在佛教中,金、银、琉璃、玛瑙、水晶、砗磲、摩尼珠为“七宝”。很多得道高僧都会挂些佛珠宝石,当高僧圆寂后,这些具备象征性的个人物品,也会随着高僧的遗体一同火化,其中成分有很多是各类金属离子跟二氧化硅。七宝中的二氧化硅会跟骨骼中的钙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加了生成舍利子的概率。

此外,那些诸多金属离子跟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后,自然就生成了不同颜色的晶体,即有色彩的舍利子。相比于常人,吃素的僧人更容易生成舍利子,这是因为长期的素食主义会让人体积累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很多老百姓在焚化后,少部分群体骨骼上也会附着晶体,因为以前生活条件艰辛,大多老百姓也是以吃素为主。

结语回头再总结一下,我个人觉得,吃素群体更容易生成舍利子,但或许其生成比例需要很高的标准,所以能生成舍利子的人很少。僧人这一群体比普通人摄入的纤维素跟矿物质更多,而且长期生活在有金属离子的环境内,日积月累之下,体内各类元素含量可能异于常人。最后得道高僧的遗体在焚化过程中,会加入“七宝”,所以就更进一步增加了生成舍利子以及彩色舍利子的概率。

高僧的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从医学的角度是怎样的说法?

舍利是只有佛家修行者专有,所谓吃素结石纯属胡说,世界上吃素者不少,可是没有一位出现过 ,而且舍利子也不是只要修行佛法就可得,一定是大修行者才有,而且修行层次越高,舍利子成品越高。基督教及中国的道教也有吃素者,道家甚至有终生避谷者,只是每天以黄精充饥,修到高层读还能“羽化”或“虹化”,但历史上从没有舍利现象出现,舍利子究竟是怎样产生,它的物质构成是怎样,国际上有过多名科学家做过研究,但总是得不出结果。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西游  伏妖  舍利  网页  梦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