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三国演义》一书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刘备早先加入反董卓联盟,联盟不久就内讧解散了;随后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刘备向公孙瓒借了赵云去救援徐州陶谦,转眼陶谦病死,公孙瓒败亡,赵云流落江湖;刘备似乎对自己的"扫帚星"命运有所觉悟,在徐州被吕布袭夺时,当即投身吕布麾下,果然,吕布很快被曹操擒杀;大仇得报的刘备又去许昌兜了一圈,接受了衣带诏,顺便连累一同受诏的董承、王子服的几家几百口人的性命;接着刘备投奔袁绍,不多会儿,袁绍家族便在曹操的打击下灰飞烟灭;在中原无法存身的刘备,来到了荆州,蛰伏于刘表帐下,一直待到刘表亡故;曹操南征失败后,刘备趁机席卷荆南,面对孙权讨要荆州的使者,刘备大义凛然地说:"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虽然死了,他的长子刘琦还在。

有人说蜀汉军队以步兵为主,为什么诸葛亮能对抗魏国的“虎豹骑”?

三国时期的蜀汉军队,科技含量是最高的。正因为有这一支以科技武装的蜀汉军队,诸葛亮才敢以弱伐强。近程兵器——浦元刀浦元并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而在历史上,他被称为“神匠”。浦元是三国时期蜀汉铁匠,他为诸葛亮铸造了三千把刀,在铸造过程中,首创淬火技术,使得铸造出了刀具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大幅提高,具有无可比拟的工艺性能。

浦元铸造的这种刀,三国时期仅此一家,被称为“浦元神刀”。他的铸造原材料非常讲究,必须选用精钢、寒铁,铸造过程中,用的水也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不远千里寻求蜀江水淬刀,刀成之时,削铁如泥,成为三国时期最锋利的武器。但是,由于其铸造工艺复杂,其最材料的选取过于苛刻,且铸造技术只有浦元掌握,当时又没有流水生产线,因此浦元刀产量有限,终诸葛亮之生,只为其铸造了数千把,因此,浦元刀只在蜀汉精锐部队中使用,并非标配。

据传,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卤城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司马懿,靠的就是这一支精锐的浦元刀部队。远程兵器——诸葛连弩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魏氏春秋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在弓箭的基础上发明了弩,而诸葛亮则对弩进行了改进,使他能够一次同时射出十发箭矢。但是,诸葛连弩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因为他需要一次同时释放十发箭矢,这导致他的体积远远大于一般的单发弩,这很显然就不是给单兵使用的,要使得放出的十发箭矢能够达到足够的威力,势必需要积蓄更大的力量,能量是守恒的,每一发箭矢的动力只有1/10,因此,诸葛连弩应该只适用于防守战或者伏击战,并不适用于短兵相接。

据传,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伏射杀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用的就是诸葛连弩,魏国发动灭蜀之战时,之所以没能攻破汉、乐二城,靠的也是诸葛连弩的防御。可惜的是,诸葛连弩的设计图纸早已经失传,也没有留下实物,直至今日,人们依然不知道当年的诸葛连弩的工作原理,他如何做到了一弩十矢,也成了一个永远的迷。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志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资治通鉴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诸葛亮先后设计出了木牛和流马,用来运输粮草。鉴于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危机而不得不退军,诸葛亮开始着手设计一种运输粮草的机械,在与司马懿的首次对决中,诸葛亮已经使用了木牛运输粮草,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这一年,诸葛亮依然因为粮尽退军了。

诸葛亮退军以后,对木牛进行了改进,三年以后,诸葛亮再次北伐,这一次北伐采用了运输效率更高的流马运输粮草,再加上诸葛亮在渭滨屯田生产粮食,已经不再缺乏粮食了。史书记载,诸葛亮病逝退兵以后,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留下的营寨,还有许多粮草存余,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之时,已经是带病出征了,木牛流马的发明,解决了北伐军的粮草问题,却没能阻止诸葛亮病情的恶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魏国用  橙马  蜀国  关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