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搦战,与沮鹄交锋。“战不三合,鹄大败而逃”,张辽骤马追赶,搭弓射之,“应弦落马而死”。张辽的箭术不错,实用性极强,在黄盖诈降时,张辽还一箭射中了黄盖的肩窝,翻身落水。张辽因为镇守合淝,而缺席铜雀台的箭术大比武,否则他也是夺袍的种子选手。7.白狼山之战,张辽斩杀蹋顿此战中,曹操将麾盖授予张辽,总领许褚、于禁、徐晃的兵马。

张辽看到蹋顿的队伍参差不整,就对其余众将说,可以奋力击之。于是四路一起杀出,蹋顿军马大乱。在乱战中,“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白狼山一战,是张辽的第一次辉煌。张辽阵中斩蹋顿,其气势和威慑力,不亚于关羽斩颜良。8.合淝之战,张辽单挑太史慈合淝之战中,“东莱战神”太史慈陨落,全拜张辽所赐。张辽跃马扬刀,在阵前搦战,孙权看到后,不知道是逞强,还是太没个数,竟然“绰枪欲自战”。

太史慈一看,急忙抢在前面,挺枪骤马早出,与张辽交火。“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在双方单挑时,以先登死士闻名的乐进,纵马直奔孙权,如一道电光杀到孙权面前,一刀砍断了宋谦、贾华的两枝画戟;李典一箭射向宋谦心窝,应弦落马。太史慈担忧孙权的安危,不敢恋战,望本阵便回。当夜,太史慈截营,中了张辽之计,被乱箭射死。

从与太史慈的单挑中可以看出,张辽与太史慈的实力非常接近,能够封死所有东吴大将的武力上限;此外,张辽的机谋和用兵能力,是太史慈远远比不了的。9.逍遥津之战,张辽冲击孙权这是张辽的第二次辉煌,也是张辽的封神之战。张辽是一名帅才,不仅化解了与李典的旧怨矛盾,还安排妥当,以诈败之计,直接将孙权引到了逍遥津北。

在东吴兵大队人马尚未赶到之际,张辽率李典忽然杀出,击溃了凌统的三百骑兵。孙权仓皇无措之际,被赶到了小师桥,当时桥梁已断。牙将谷利与凌统死命敌住张辽,而孙权全靠玉龙马护驾,纵身一跃,跳过小师桥,才得以保命。  在这一战中,张辽以八百人马,冲击孙权的近十万人马,差点活捉孙权,还将凌统的三百精锐骑兵全歼。凌统身中数枪,绕河而逃,幸亏被董袭用小船救走;被孙权赞誉为“孤有甘兴霸”的甘宁,也是死命逃过一劫。

逍遥津一战,张辽直接封神,号称“江东止啼”。10.濡须口之战,张辽单挑凌统。逍遥津之战后,孙权再次提兵与张辽决战。濡须口,张辽再次亲自上场,与凌统单挑。“斗五十合,不分胜败”。但是孙权恐怕凌统有失,急忙派吕蒙接应回营。从孙权的安排来看,凌统单挑张辽五十合后,已经落入下风了。凌统曾经与乐进大战五十合,完全战平;而乐进曾经与臧霸三十合战平,这三人都有准一流武将的实力。

以此来看,张辽的武艺,可以稳压准一流武将。11.谢幕之战,被丁奉射死。曹丕作死,制作了大龙舟,御驾亲征讨伐东吴,可惜被徐盛一把火,烧到满脸黢黑。曹丕慌忙逃到了岸上,吴将丁奉率一彪军杀来,曹丕骇惧。“张辽急拍马来救,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幸运的是,这次又是徐晃把张辽救了;不幸的是,在曹丕铩羽而归后,张辽就因伤重不治而死。

张辽的箭术很强,但箭防能力却很差,前期差点被文丑射死,这次终于还是栽倒在了敌人的暗箭上。纵观张辽所有的作战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张辽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与太史慈基本相等(但斩杀能力和突袭能力超过太史慈),作战积极性和战斗表现比张郃强,可以力压乐进、凌统等准一流武将。张辽的武艺还多样化,刀法、枪法均能惯熟,且箭术突出。

唯一不足的就是箭防指数太差,这一点与其好友关羽类似,可能是人以群分吧。但话又说回来,正所谓暗箭难防,演义中有多少英雄好汉,不都是死在箭上了么?此外,张辽最善于乱战中突袭,从斩杀蹋顿、突击孙权可以看出,张辽的冲击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在整部演义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大概仅次于赵云和拥有壮年赤兔马的关羽。整体来讲,张辽的战斗力,应该略胜于太史慈,明显强过张郃。

刘备错过的4猛将之一太史慈,为何不被刘繇重用,只能做侦察兵?

太史慈虽为三国有名的猛将,但是却活得很挺憋屈。△太史慈单骑突围请援兵时,他错过了能重用他的刘备;北海之围解除后,上杆子地投奔了不重用他的刘繇,只能做个“侦查骑兵”;与孙策惺惺相惜,终遇明主,但孙策短命;孙权把他放在南疆镇守,看似委以重任,其实这就好比把矛当盾用,相当于找个角落雪藏起来。△孙策孙权在人事方面很敏感,尤其是孙策旧人,大家懂的。

不然太史慈四十一岁死时,为何会发出“大丈夫当提三尺剑,以升天子之阶”这样的喟叹?憋屈!失望!其实就是临终发出了终极牢骚:在开疆进取这一块,你孙权比你哥孙策差远了!害得我太史慈只能做一个守城之将。回到正题,今天咱们主要说说刘繇为何不重用太史慈?当时孙策的进攻很犀利,刘繇手头只有张英、樊能这样的将领,没有像样的猛将。

有人进言拜太史慈为大将,刘繇却说:“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刘繇许子将就是许劭,三国著名评论家,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营销标签”就是他给贴上的。许劭当时为了躲避战乱,离家投奔了扬州刺史刘繇,成为了刘繇的重要谋士。那么,刘繇的话就不难理解了,意思就是我若拜太史慈为大将,许劭会笑话我的。

言外之意就是用太史慈是个昏招。△许劭关于原因,目前主流观点是太史慈年轻、没名气、出身寒门,刘繇看不上,委以重任没有说服力,所以只让太史慈负责侦查任务。这个解释说得通,我部分认同。但我觉得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或者说是太小看刘繇和太史慈了。东汉社会,讲究世家门第,寒门难入仕途,入了也难有发展。刘繇自身有名望,又是宗亲世家,他的伯父刘宠是著名的“取一钱太守”,在江东颇得人心,刘繇也能因此沾光。

所以,刘繇在江东声望很高,很得群众拥护,是理所当然的。刘繇和刘表很像,都是单身赴任,手里没兵、没资源,只能靠与当地世家豪强合作。单枪匹马成不了事——犀利如孙策也是在要回父亲旧部,有了程普、黄盖等人的辅佐,才逐步走上巅峰的。如果刘繇贸然提拔太史慈,这明显是破坏规矩、破坏平衡的举动,因为世家豪强对兵权很敏感,对破格提拔寒门也会心有不满。

不信你看看曹操提拔寒门的措施,到了曹丕时期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曹魏也算是被世家反噬了,所以其中的阻力是非常大的。结语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刘繇不完全是看不上太史慈,他也知道太史慈是猛将。可问题在于,刘繇急需的是整个江东豪强的支持,比起这一点,一个太史慈并不是关键。我推测,有人进言重用太史慈时,刘繇说怕许劭笑话的言语,应该是变相地向江东豪强表明态度,安抚他们自己会守规矩而已,并非就是单纯轻视太史慈。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五维  167  莫慌  top6  太史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