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与外甥存在着浓厚的血缘关系。但与同宗族的叔叔、兄弟又不一样。同宗族的叔叔、兄弟们,存在着财产的竞争关系。而舅舅则不然,作为母亲的兄弟,在财产方面,两人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关系。在情感方面,二人虽然属于至亲,但又不和父子那般深厚,即便是其中一个人出现了生命危险,另一个人还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双方家庭有益除此之外,盗墓还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旦二人发生不测,或者是被官府一网打尽,两个家庭也仅仅是一家损失一个男人而已,对于双方的家庭来说,算得上是一种颇为稳妥的方式。

舅舅外甥的身份,方便伪装。寻找墓穴,多会走访各地。二人的身份便成为了彼此的保护伞。舅舅带着外甥走南闯北,遇到官府的盘查亦或者是当地百姓的盘问,都可以说得过去。讨一个吉利的说法盗墓是伴随着厚葬行为而产生的行业,因此,在建造墓穴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墓穴的安全问题。为保证墓穴的安全,工匠常在墓穴内设立机关,流沙、箭阵……,进入盗墓者,九死一生。

他们过着提着脑袋讨生活的行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害怕。为了能够讨个吉利,舅舅外甥的组合其中有舅有甥,通“救”与“生”。象征着他们对于继续生下去的渴望。综上所述盗墓者的组合形式多样,发展下来,舅舅与外甥的组合,避免了团队财产之争,兄弟因财反目等不利因素。当然也与“有舅有甥”的美好期望有很大的关系,成为了盗墓者最爱的组队方式。

雷横为什么刚见到刘唐就认定他是贼?

虽然雷横、刘唐都是小说人物,但是看雷横抓捕刘唐的故事,能品咂出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来。这个故事,来自《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不过引子却在第十三回的最后一部分。(电影《朱仝与雷横》中的雷横形象)话说山东济州郓城县知县时文彬,命令手下的步兵都头雷横与马兵都头朱仝分别带领士兵,出县城巡逻,为的是纠察梁山强盗。

我们知道,当时刘唐是醉卧在东溪村的灵官庙,村子距离县城并不算近。为何雷横跑这么远来巡逻?是责任心特别强吗?非也,只是因为知县时文彬特别叮嘱,在东溪村有一棵红叶树,巡逻的必须来这取了树叶,才能证明真的来过了。可见,这些都头们平时工作很可能也是存在偷奸耍滑的,名声在外,故而知县不得已想出这个办法来。我们还可以多想一步——假如下次再要巡逻,估计就不能用同样的办法了,万一他们提前取了红叶泡在水里备用呢? 所以,时知县怕是得另想高招!(央视《水浒传》中的时知县)再说雷横取了红叶,来到灵官庙,就发现刘唐睡在供桌上了。

当时,雷横以及手下人没有迟疑,立马就把刘唐给捆住,根本不给解释的机会。为何雷横敢于这样做呢?第一,雷横立功请赏心切。时知县特别叮嘱,若有贼人,随即剿获申解,当时水泊梁山王伦等人已经远近闻名,如果真的捉到梁山强盗,肯定是能获得奖励的,所以管他三七二十一,抓了再说!第二,刘唐确实有可疑之处。大晚上,一个大汉不投亲靠友住店,反而住在庙里,足以引起怀疑。

而且根据宋代的法律规定,这样做确实有问题。在宋朝法律中,有一条禁忌叫做“犯夜”,在东京汴梁城里执行的比较严格。普通百姓,如果不是有着急事儿,比如生病找大夫之类的,那么在晚上十一点到五点之间,不准在街上瞎溜达,一旦被巡逻的捉到就得挨鞭子。在一些重大节日可以“放夜”,也就是准许在晚上搞搞娱乐活动。在普通的州府县,同样有犯夜的规定,只不过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比如苏东坡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明显就是犯夜了。此外,对于夜间犯罪行为,宋代法律可是严厉打击的。尤其是针对在夜间聚会的邪教组织或者偷窃、抢劫的,朝廷坚决抵制、打击。那么从这一点上看,刘唐毕竟还是犯夜了,所以雷横抓他也算是合法合理。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雷横放刘唐。雷横押解刘唐来到大地主晁盖家里,其实就是来蹭吃蹭喝了。

晁盖这样的人,对于县里有点小权力的雷横,自然也是想搞好关系。小说里写,当时是五更天,天色尚早,此时晁盖 未起,听得报是雷都头到来,慌忙叫开门。慌忙一词用得好,不怕官,只怕管,任凭你托塔天王晁盖再怎么英雄好汉,但毕竟不是公门中人,见到了雷都头,还得屁颠屁颠迎接。随后晁盖安排酒席款待雷横等人,在刘唐央求之后,又冒认为刘唐的舅舅,希望雷横放了他。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刀油  卡组  紫罗兰  改版  征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