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孙二娘夫妇所干的事,恶劣程度丝毫不亚于李逵!一句“人肉包子铺”,很多人都没有过多的感触,但如果我们仔细回味,就会发现这事儿太恶心,太下作了。那些行经酒铺的人有什么错,凭什么无缘无故成为了孙二娘的刀下亡魂,而且还是死无全尸,这不就是典型的滥杀无辜吗?三、吴用吴用最下作的地方,不是他帮助宋江策划招安,而是他为了做事,毫无底线!为了逼迫别人上梁山,吴用可以逼死别人全家。

当接受朝廷招安后,面对辽国皇帝的劝降,吴用竟然真的想要投降异族,这种人太可怕了,为了富贵,连祖宗都可以出卖!此不忠不义之人,死有余辜!四、时迁事实上,时迁这个人主要是以偷盗为生,很少滥杀无辜,他本来算不上是罪大恶极的,但他有一个非常恶劣的行为,这使得他遭到众人唾弃,这便是盗墓!原文:当时杨雄便问时迁:“你如何在这里?”时迁道:“节级哥哥听禀:小人近日没甚道路,在这山里掘些古坟,觅两分东西。

因见哥哥在此行事,不敢出来冲撞……”当时杨雄刚刚杀了潘巧云,和石秀商量着以后的打算,时迁突然跳了出来,说自己正在附近盗墓,看到了杨雄杀潘巧云的一幕,所以要挟要和杨雄等人一起上梁山。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到,时迁这家伙不仅小偷小摸,而且还经常干盗掘坟茔之事,而这种盗墓之人,在盗取财物后往往并不会将墓主人放归原处,很多时候直接把人家抛尸荒野,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人都有一死,没有人希望自己死后,还不得安宁,遭到如此对待,所以说时迁的恶劣行为,无论是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罪大恶极的,他是死有余辜的!结语综合来看,《水浒传》的宋江其实算不上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相反他把梁山众人带入绝境,也算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在梁山中,罪大恶极之人主要有这四个:李逵、时迁、吴用、孙二娘。

水浒传里兄弟成就最大的是哪家?有哪几对是兄弟组合?

水浒传里兄弟成就最大的是哪家有哪几对是兄弟组合

成就最大的是及时雨宋江和铁扇子宋清,因为宋清的儿子最后在朝廷做官;战功最卓著的是阮氏三雄,他们特别善于水战;武功最高强的是病尉迟孙立和小尉迟孙新(主要是孙立);能够翻山越岭的是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他们是猎户;善于使用蒙汗药的和情报专家是旱地忽律朱贵和笑面虎朱富;惯于水上作战的是出洞蛟童威和翻江蜃童猛,还有在监狱工作的刽子手特臂膊蔡庆和一支花蔡福,还有一对叔侄俩,他们是入林龙邹渊和独角龙邹润,他俩只是呼啸山林,属于绿林好汉。

《水浒传》里宋江招安后害死那么多兄弟,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我认为宋江的决定肯定是错的。宋江虽然地位不高,好歹也是个押司(宋朝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押司再小也是个朝廷命官,是统治集团的一员。所以他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也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幻想依靠自己对本阶级竭尽忠诚,博取当朝的认可和垂青,所以他最终走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宋江的悲剧在于过于迷信所谓的“正统”,太痴迷于地位和“功名”,过高估计了宋朝朝廷的德政和诚信。

社会身份决定了宋江的革命意志摇摆不定。虽然起事前与江湖“黑道”早有勾连,但还不想作彻底的背叛。直到有一天,他因为害怕泄露某些“天机”误杀了阎婆惜,彻底绝了后路,只好去梁山落草。但即使“落了草”,当了梁山“大统领”,也没把起义大业当成毕生的追求,而是老想着怎样为大宋建功立业,讨取主子的欢心,弄个名利双收。

起初带领众弟兄浴血奋战的目的并不是为梁山开疆拓土,只是为了讨些与宋朝谈判的筹码而已。因为“动机不纯”,所以才会发生了越是梁山事业打的红火宋江招安心情越迫切这样的奇闻。几乎人人都为宋江惋惜,谩骂之声也不绝于耳。因为在他的路线下,害死了太多的人,那些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好汉。宋江拿着一大群好汉的身家性命去豪赌,最后输得干干净净 ,自己老命也赔了进去,不知这时他有何感想,他会在心里骂上几句吗?也许我们太低估了他的愚忠,可能是抱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伟大信念去赴黄泉的,因为自己毕竟受了皇封,是真正显赫的朝廷命官了。

如果宋江不投降,结局我们不好说,小说毕竟不是历史,真实的历史跟小说出入太大,起码宋江在后人心目中不会那么不堪,如果是穷途末路还有情可原,在梁山事业“如日中天”时绝对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以刘备为榜样,不屈不挠 ,打他个轰轰烈烈,斗他个鬼神皆惊,管他结局如何,大不了像人家项羽一样,即使最终失败了,也在历史上留下个美名。

同为乱世竞争,为何三国里的男人你死我活,水浒里却称兄道弟?

首先需要说明两点,使您的问题更具有精确性。1,《三国演义》里的男人你死我活,《水浒传》里的男人也一样你死我活。仅举一例:南征方腊回京时,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仅仅只剩下二十七位。四分之三的好汉,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搭上了身家性命,好多人甚至死无全尸。所以,水浒里的称兄道弟,也只是在梁山集团内部,对外呢,也没有那么多“兄弟”,多的同样是所谓的“敌人”!2,《水浒传》里的男人称兄道弟,《三国演义》里也有男人称兄道弟。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谓是千古美谈:刘备,关羽,张飞,自从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才开始了纵横天下,乱世争雄,分割天下。应该说,人家这哥仨的感情,比《水浒传》里有些“兄弟”的感情,要真挚的多,真诚的多。两者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中,称兄道弟要少一些,你死我活的场面描述,我感觉难分伯仲。但给人的感觉,好像《三国演义》里的人情味不如《水浒传》里那么浓,你死我活似乎多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思想不同,则格局不同两部书,虽然都写的是一个王朝即将覆灭时的乱世景象,但是,从格局上来讲,就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霸一方,互争地盘。在这里边,没有仁义道德可言,只有互相利用,互相拆台,只有阴谋诡计,你死我活。不然,怎么能彻底消灭对方,成就自己,成就霸业呢?而《水浒传》呢,主要写的是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一帮出身不同,来路不同的人,大部分都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才慢慢地汇聚到了水泊梁山上来,只求有安身之所,有立足之地,能丰衣足食,不要被抓去坐牢,不受贪官污吏的欺侮。

他们这帮人,既没有打算割据一方,更没有计划成就霸业。他们的愤怒,只是对贪官馋臣,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他们的理想,只是能受到重视和承认,好一心为国家效力。思想高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导致格局根本不同,《水浒传》的小打小闹,当然没有《三国演义》的大阵势更震撼,更显得你死我活!二,意图不同,则手段不同意图,指的是政治目的。

目的既然不同,那考虑问题的角度,做事的手段,行动的高度和底线都会不同。《三国演义》的政治意图是:消灭敌对,攻城略地,扩大地盘和实力,实现称王称帝的野心。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的必须是心狠手辣,不能有半点仁慈;需要的必须是杀人,而且要干净彻底,不留后患,尽量不给对方喘息之机。所以,在这部书中,两军阵前,斩将帅一般必死,攻城则一般必须占领,据为己有方才罢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自然就是你死我活!——血腥的,斩下首级的,屠城的,尸身成堆的,血流成河的场面自然很多——这是诸侯与诸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水浒传》这部书,宋江集团的主流政治意图就是,洗脱自身的罪名,全数招安,为朝廷效力,谋一个远大前程。而且,梁山集团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号。所以,他们枉杀无辜要少得多,多的是收复败将败军,补充自己的实力;多的是,在攻下州府后,抢夺粮草金银,以供梁山开销,并不去长期占领,扩大地盘——这说到底,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你死我活当然表现的要少一些,人情味儿倒是浓了一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水浒  qq  QQ  礼包  初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