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后,惊魂未定的齐恒公深有余悸,大发雷霆的把蔡姬送回了娘家,并且说的话有点重,类似于再也不想见到蔡姬等等闹情绪的话。蔡姬就这样哭哭啼啼的回到了蔡国,蔡侯问清楚了原因,不是蔡姬爱上了别的人,做了对不起齐恒公的事,就放下心来,让蔡姬等等齐恒公在气头上,过两天就回心转意了。可没想到这一等,就过去了好多天,蔡姬觉得这样自己无法在蔡国待了,一面天天给哥哥哭诉说齐恒公不仁,还不把你这个蔡侯放在眼里,哥哥你这样活着不憋屈吗?要不把我改嫁给其他国,只有两国联合,还怕齐国不成。

蔡侯和蔡姬毕竟是兄妹,感觉蔡姬说的有道理,反正现在和齐国闹掰了,让蔡姬嫁给他国,换个靠山也是不错的选择,答应了蔡姬的要求,风风光光的把蔡姬送走了。可蔡姬改嫁,却让楚国很郁闷,无缘无故地就被齐国讨伐,这是为啥?原来齐恒公也是说气话,也真没想着休了蔡姬,毕竟这位可人儿虽然顽皮,但是却是齐恒公的开心果,齐恒公过了段时间,气也消的差不多,觉得也给蔡姬一个教训,就打算接蔡姬回来。

可让人去蔡国接人,没想到侍从回来却告诉他一个震撼的消息,蔡姬改嫁了,这下齐恒公就真的愤怒了,为啥?除了齐恒公喜欢蔡姬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男人的面子,想想齐恒公是当时春秋的第一霸主,自己的爱姬竟然被别人娶了,其他诸侯国会有啥流言蜚语,自己如果不做点啥,以后如何尊王攘夷号令天下。齐恒公无论是面子和心理都不能接受的。

齐桓公就跟观众商量,要讨伐蔡国,讨回一个公道。管仲仔细地琢磨了一下,感觉这事有利可图,就答应了下来,其后齐国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召集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大队人马直奔蔡国而来,这时的蔡国却也挺硬骨头的,竟然敢和齐国对垒,但是结局可想而知。《史记》记载: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

蔡侯大溃,这个溃比败要严重得多, 本来楚国就是个吃瓜群众,看着齐国联军和蔡国干架,可没想到蔡国溃败后,齐国却没打道回府的想法,而是一路势如破竹,向楚国直奔而来。当时管理楚国的是楚成王,这人也是春秋时代的一个人物,他在位期间楚国得到了扩地千里,先后灭了十二个小国,让楚国成为南方的一个强国,是楚国承前启后的一位人物。

面对齐恒公的咄咄逼人,楚成王也是毫不示弱,安排了数万楚军严阵以待,打算和齐国一决雌雄。不过古代两军对垒,都会先派遣使者,相互来一顿口水仗。楚国使者代楚成王找到齐桓公,质问齐恒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意思就是,你在北边,我在南边,两国都是风马牛不相及,你大老远的来讨伐我干嘛,说出个理由啊?由于这位楚国的使者代表是楚成王,他的一言一行就代表如楚王亲临,所以可以用平等的地位,质问齐桓公。

但是来人的是楚国使者,毕竟不是楚成王亲自来,所以齐恒公也没见楚国使者,而是要管仲代劳,管仲面对楚国过使者的质问,当然他不会告诉楚国使者,是为了齐恒公出口气,顺带给楚国一个教训。他大义凛然地说出了理由。一:楚国很久没有给周天子进贡茅草了,这是无视周天子的存在,是不符合周礼,齐国一直尊王攘夷,对于周天子非常敬重,这次来,齐国是要为周天子讨回一个公道,你们的给天子进贡茅草。

二:当年的周昭王就是因为你们楚国,在汉水不慎覆舟而亡,过去了那么多年,你们楚国从来没道歉过,我们这次就是要你们给个说法。虽然这两个借口,管仲说的有些牵强,但是却戳中了楚国的痛处,管仲还真没说错,虽然周平王东迁后,周朝天子的威严就开始衰弱,特别是郑庄公这位春秋小霸王,和周王室之间的恩怨,一箭射中了周王手臂后,天下诸侯意识到周王室不过如此,渐渐的诸侯一些较为强大的诸侯,或者比较偏远的小诸侯国,就开始不向周王室纳贡,而楚国在崛起之后,也成为其中之一。

并且楚国是很久没给周王送去苞茅了,要不是有史官记载,差点会把这事忘了,但是这样干的不只有楚国,其他诸侯都这样干,为何齐国却带着,其他不进贡的诸侯国,联手来讨伐楚国呢?现在的人确实搞不懂,为何楚国漫山遍野的苞茅,却成了楚国的进贡特产?而不是楚国佳人!可要知道,湖北,是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家乡。其实,主要是楚国建立的时候,周王压根没想过后来楚国会崛起,并且能够自称为王(注:楚国是唯一靠实力,没有经过周天子的赐爵,直接封王的诸侯)。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盟贡  天龙八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