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的希望——22350型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配给了北方舰队,而太平洋舰队的最新的军舰是排水量只有2300吨的守护级轻型护卫舰,剩下的水面舰艇都是小型快艇了。现代海军强国普遍装备了以防空为主要任务的盾舰,而太平洋舰队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盾舰都没有,俄罗斯海军的第一大舰队正由“大炮巨舰”的深蓝海军衰变了“空潜快”的黄水海军。

太平洋舰队还是有杀手锏的,它真正的力量依然潜伏在水下。如上图所示,4艘“北风之神”级和“德尔塔”级战略导弹核潜艇、5艘“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5艘“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这些潜舰潜入幽静深邃的太平洋,依然是一支让对手胆寒的力量。再看看美军。佣兵50万的美国海军部,主要有太平洋与大西洋“两洋舰队”,由于规模太过庞大,不利于日常训练管理,美国又设立了二级舰队,即:第3、4、5、6、7、10舰队。

其中第3、7舰队归属太平洋舰队,第4、6、10舰队归属大西洋洋舰队。每一支舰队都用两艘10万吨级航母领衔,“宙斯盾”驱逐舰、巡洋舰护航,构成强大的远洋攻击集群。美国每一支二级舰队都有单挑地球上其他国家海军的实力,更不要说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了。近日,美国国家事务安全顾问博尔顿会见俄罗斯少将尼古拉帕特鲁舍夫时,威胁称叙利亚的俄罗斯军队将面临战斧导弹的打击,俄罗斯少将直至怼了过去,强硬回应:俄罗斯核弹将覆盖美国本土。

《三体》中,泰勒企图用将人量子化,以对付三体舰队,可行吗?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这个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不仅涉及到《三体》作品本身,也涉及到刘慈欣先生的创作的一个延续。但在详细介绍这个问题之前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可行!无论是按照小说中的逻辑还是现实世界中的物理法则都不可行。幽灵舰队的起源——刘慈欣的科幻编年史!在《三体》中,将人量子化,制造一支幽灵舰队来对付入侵地球的三体第一舰队,是面壁人弗里德里克·泰勒的计划。

他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类舰队和第一舰队相遇之时,利用宏原子武器,也就是球状闪电突然对人类舰队发动攻击,将他们变成量子化的幽灵舰队,从而弥补人类和三体第一舰队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因为在泰勒看来,即便是第一舰队再强大,也不可能将已经死去的人再杀死一次。所以,如果能制造这么一支幽灵舰队绝对能够战胜第一舰队。可能对不熟悉刘慈欣先生读者来说看到这里都有点一头雾水,搞不清楚这个幽灵舰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其实量子幽灵并不是来自于《三体》,而是来自于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球状闪电》。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70、80年代的科幻小说,故事发生在《三体》之前,主人翁为丁仪,也就是《三体》中的那个丁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球状闪电》可看作是《三体》的前传。幽灵舰队技术理论——刘慈欣的设想!客观而言,对于刘慈欣先生的《球状闪电》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赞赏者认为关于球状闪电的设想天才、大胆;反对者则认为完全是胡思乱想。

在小说中,刘慈欣先生将量子力学、球状闪电、核聚变等科学元素结合在了一起,给出了自己的想象。刘慈欣首先设想了一种宏原子的存在,也就是在宏观尺度可以看到的原子,这种原子发生核聚变反应后会变成球状闪电,这种巨大的能量会将周围的事物转化成量子态的存在。被量子化的人如果存在强烈的意识,还可以依靠自我观察的方式维持量子态的存在,也就是不坍缩,从而和宏观世界发生关系。

也就是说刘慈欣先生实际对现实中的量子力学,提出了一种完全相反的逻辑,即:如果现实中的量子在被观察者观察之后会发生坍缩,那么如果这些量子本身具有意识,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来抵消现实中的观察,从而维持自己的量子态。在《球状闪电》中,林云(丁仪的女友)就是依靠对祖国的强烈责任,依靠自我观察,维持了量子态的存在,从而成功吓阻了敌国对我国的战争。

量子化的幽灵舰队能否击败强大的三体第一舰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小说的逻辑和现实两种答案,首先在小说破壁人已经明确说出:“主根本不在乎!”也就是说靠量子化的幽灵也无法击败第一舰队,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三体比人类更加了解量子幽灵:人类对量子幽灵的原理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只是偶然间发现了这种现象,所以包括制定计划的泰勒在内,本身对幽灵舰队计划能否成功都缺乏足够的信心。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舰队  卡农  第一  战斗力  对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