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尖劈的效果,完全取决于里面的填充材料和空腔深度,当材料的长度越长,空腔深度越深,对于低频的吸声效果更好,可以达到98%的静音效果。美国华盛顿微软总部87号楼的雷德蒙德消音室,造价高达上亿元,成为很多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也有人进去体验极度安静的效果。在完全静音的房间待久了,心里的躁动会异常明显,连呼吸都会变得急促,这种极端的安静,会改变人的生理情况,能待30分钟以上就相当于极限,必须离开才能缓解不适。

生命在于运动,过度安静,会加快细胞衰老,反而对身体不利。当你走进完全静音的房间,突然从一个喧嚣的环境转变到安静的环境,无法适应,需要通过声音与外界交流,才能证明自己真实存在,不会感到恐惧。人在静音无声的密室里,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种环境人从胚胎开始,就一直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并会做出各种反应,包括感官神经和听力系统 ,都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之上。

正常生活中,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声音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周围的环境低于1分贝,就好像剥夺了听觉,相当于完全聋哑的状态,原有的信息平衡被打破,人就会感到特别焦虑。虽说人们特别讨厌噪音,一旦完全消失还真不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它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只要低于人的听觉阈值1分贝,就会表现出不适应的各种状况。

将声压逐渐增大,刚好让我们的耳朵能听到,这类声压就是闻阙,也会让我们感到最舒适,就好像在晚上听着轻柔的音乐。人耳是通过耳膜感受外界空气传来的振动,推动听骨将频率不同的声压传递到耳蜗,之后再产生电流送入听觉神经,才有听到外界的声音。当频率在2~4kHz时,人耳对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最灵敏,外耳道可以进行谐振放大,闻阙可以低至-5分贝。

这也说明声音的频率不同,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在绝对静音的密室,可以比普通人待更长时间,正是这个原因。当周围的声音,低于闻阙值时,人的耳朵根本就听不到,相当于进入完全静音的环境,能够待多长时间,完全考验的是身体素质和耐力。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麦克吉尔,就进行“听觉剥夺”的实验,让参与者戴上密不透风的氧气护罩,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十几分钟过后,这些人出现了恐慌,进而产生幻觉,焦虑、思维迟钝的现象。

人在静音无声的密室里,气压发生变化,会对情绪造成影响正常的噪音环境中,人们感受不到气压有什么影响,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与人体的耳膜和心脏保持了平衡的关系。若是在静音的无声密室,把噪音消除了,也会降低内部的气压,比人体内的气压还要低,就会让人感觉有压迫感,就像进入高海拔地区,产生高原反应。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需要通过各种介质气体来辅助,产生的声源被吸音棉吸收以后,也会对气压造成影响,越是静音效果好的密室,气压则更低。

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气压为101.325kPa比较合适,专业的静音无声的密室,完全是封闭的房间,在消音材料的影响下,气压不到80kPa。当人进入这样的房间,除了身体上不适的反应以外,还会对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结果,实验室征集了一批志愿者和游客,性别、年龄、体质等各不相同,最后得出结论:有自闭症、痴呆、听力障碍等这类人群,对气压变化的耐受度更高。

反而是正常的人群,进入密室以后,会感到沉闷无聊,紧张和恐惧交替出现,甚至还会出现幻觉,感觉像发疯了一样。写在最后当人们不了解生存的本质,改变原有的噪音环境,绝对的安静也会让人无所适从,噪音会打扰人的正常思维,但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噪音。无声密室,就是通过各种吸音材料,剥夺人们的听觉,根本就听不到周围的声音。

为什么我国有世界最先进的风洞群,却没有世界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呢?

为什么生死狙击越来越烂

风洞群的建造和盖楼没有本质的区别,外面都一样,里面就是设备了,设备可以采购,进口的也可以,模拟航空器飞行的环境即可。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建造世界级的风洞,因为风洞建造投入巨大,如果没有成体系的航空工业,建风洞的意义很低。我国有成体系的航空航天工业,所以风洞群也是世界级的,可以认为有多大的量级,就有多大的风洞群。

我国航空、航天都是大国,全部是一整套设计、制造体系,所以当然要建配套的风洞群。航空发动机属于热能机械,在有限的体积内产生最大的推力,各国比拼的是材料技术、制造工艺和创新开发能力。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上的皇冠,我国已经有世界级的涡扇10,也在研制涡扇15、涡扇20,虽然我们起步比别人慢,但后劲很足。我们中国人要下决心做的事,必然要做成白菜化、路边化,你看现在的手机、汽车,哪个不是白菜价,发动机也迟早一天做成这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训练室  风洞  下架  考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