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郡,有三个太守,谁也管不了谁。(关羽挂印封金,挂的就是汉寿亭侯的印)汉景帝的时候,将“守”改为“太守”,从此之后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就往往称为某某郡太守,比如三国时赵云曾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背叛曹操的张邈是陈留太守,孙坚起兵之前是长沙太守,等等。

水镜先生是谁?对刘备有何贡献?

水镜先生是谁对刘备有何贡献

《三国演义》里有一情节,刘备被蔡瑁请去赴宴,不料暗藏杀机。刘备骑马逃跑,被蔡瑁带人追赶,刘备坐骑“的卢”马越溪而过,救了刘备性命。刘备慌乱中进入山林,一小童将他带进一个庄园里。刘备才得以见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号称“水镜先生”。

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刘备依附刘表时,屯兵于新野,拜访司马徽,并与其讨论世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同时,徐庶也曾推荐诸葛亮与庞统给刘备,刘备随即先后拜此二人为军事中郎将。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想重用司马徽,可惜不久司马徽就去世了。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依据是什么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依据是什么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搞不清太守、刺史、州牧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大,谁管着谁,后来读书多了才慢慢了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豫州牧——刘备)太守和刺史的比较我们从头说起。周朝的时候,县比郡大,一个县有好几个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县。

秦始皇扫灭六国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实行郡县制,这个时候郡比县大。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又有若干个县。县的人口如果多,最高长官就称为县令;如果人口较少,就称为县长。郡的最高长官有三个,一个叫守,是管行政的;一个叫尉,是管军事的;一个叫监,是负责监察的。负责行政的官员,就称之为郡守。到了汉朝,刘邦仍然承袭了郡县制的行政划分,县之下还有乡、亭。

如果大家对此没有概念,我举一个例子。三国时候的吕布爵位是温侯,就是县侯。诸葛亮的爵位是武侯,是乡侯,所以后人也称武乡侯。名气很大的关羽,曹操曾封他为汉寿亭侯,当然就是亭侯了。单论爵位,吕布的温侯最高,诸葛亮的武乡侯稍低,关羽的汉寿亭侯最低。(关羽挂印封金,挂的就是汉寿亭侯的印)汉景帝的时候,将“守”改为“太守”,从此之后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就往往称为某某郡太守,比如三国时赵云曾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背叛曹操的张邈是陈留太守,孙坚起兵之前是长沙太守,等等。

由于刘邦在位期间,各郡的地方官大多是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为了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所以刘邦不设监察一职,任由地方官坐大,这也给他的子孙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刘邦死了之后,汉惠帝继位,吕后掌权,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就重新设置了监御史。但是,监御史经常和郡守相互勾结,欺骗朝廷,即使朝廷规定监御史没两年就要轮换一次,也不管用,这让皇帝们伤透了脑筋。

汉文帝时,他又派出官员,专门负责对监御史的工作情况进行监察。这些官员由丞相分派,所以也叫丞相使。丞相使直接对丞相负责,监御史直接对御史大夫负责,这就相当于两套监察系统。(诸葛亮的武侯,其实是乡侯,所以也常称为武乡侯)两套监察系统,当然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到了汉武帝时,他将全国分为十三个部,也就是十三个州,每部为一个监察区,只派一名丞相使。

当然,这个时候不能叫丞相使了,而是叫做刺史。刺,是检查的意思;史,就是御史的意思,合起来,刺史就是负责监察地方工作的御史,只不过负责的范围很大。每个刺史负责的区域,称之为刺史部,比如荆州刺史部、冀州刺史部等等。所以,严格来说,州在整个汉朝都不是一个行政地区名称,官治的行政等级只有两层,那就是郡、县。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一个州的最高监察长官,看起来似乎刺史比太守的地位要高,其实不然。

由于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所以郡守对他们十分忌惮,往往还要可以结交。太守的俸禄是两千石,而刺史的俸禄只有六百石,两者都是直接向朝廷负责。由于两者之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负责行政,一个负责监察,所以也不能说谁是谁的下级。单论官职的话,太守比刺史要高。而刺史如果干得好,被任命为某某郡的太守,往往也被视为升官。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十六计  战神  太守  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