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题主的问题,良渚的文明程度究竟有多高?首先,令人惊讶的玉文化。领主在自己的领地有采邑,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以家族成员为武装的核心。至于良渚和华夏文明的关系,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本来就是“满天星斗”式的,自然在不同地域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原生文化。

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区别

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区别

谢邀回答。文化,顾名思义。即有人类以来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就创造发明文字并逐步发展完善,用于在社会生产和活动当中记录过往事件和试图解释各种出现的情况,去研究和发现,发明各种未知的事物和未知领域。到现在,文化已发展成多个领域多个体系。比如:物理体系,化学体系,生物体系,考古体系,古今文字体系,天文地理体系,数学体系,仿生学体系,医学体糸,电信通信体系等等。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不一而足。文明,代表人类自身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尤其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文明,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思想道德的修养的高底,爱心以及对社会上约定熟成的礼俗规范的践行。所谓的野蛮社会,是相对于现在文明社会而言的。可以说,人类掌握知识,创造发明了文化,才脱离愚昧野蛮的社会,步入文明的社会。

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谈到良渚的时候用到的都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明”原因在与对良渚文明发展程度的不确定,但随着近年来良渚的科学考古研究,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五千年前良渚的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了得的程度,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创造了所谓的“中华第一城”以及“世界第一坝”的弘大格局,所以足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国家、形成了文明。

至于良渚和华夏文明的关系,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本来就是“满天星斗”式的,自然在不同地域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原生文化。良渚,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一个美丽小洲。良渚古人逐水为生、筑土为居,这结论始于1936 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发现了良渚遗址,从而开启了八十多年、四代人的良渚考古历程:从反山遗址、瑶山遗址到城墙和水利系统等等,使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再也绕不开良渚,良渚遗址成为了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回到题主的问题,良渚的文明程度究竟有多高?首先,令人惊讶的玉文化。很长一段时间良渚的玉被认为是宋玉、周玉,经过科学的测量和鉴定之后,良渚的玉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由此可以看出良渚社会的手工业发展状态。其次,农业,在良渚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米,而且考古人员认为当时良渚的粮食存储量还不少,更重要的是没有在城内发现稻田遗址,所以从侧面证明推断出当时的粮食是由城外运送而来,进而推断出当时有了城乡的差别。

此外,在良渚遗址还发现了三十多种动物的存在:家猪、圣水牛、鹿、黄斑巨鳖、鹅等等,没准这些都上过良渚古人的食谱。第三,良渚社会的水利系统,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了“草裹泥”,通过碳十四的科学鉴定,可以肯定这就是五千年前的良渚的遗留,可见当时的良渚人古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筑水坝的工艺和智慧。除此之外,良渚的文明程度还可以体现在它城的建设,城的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良渚社会一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的管理和组织力。

游牧民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什么区别?谁对农耕文明的伤害更大?

游牧民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什么区别谁对农耕文明的伤害更大

两者本质上都有共同点,都是以利益为重。但是所不同的是游牧民族以集体力量为单位,而帝国主义以国家力量为单位。游牧民族缺乏生活物资,主要以放牧为主,不擅长耕作,也缺少自产自足的能力,为了自身生存需求,通过袭扰抢劫杀戮以农田为生计的农户和有钱财的富人。而帝国主义通过战争掠夺他国财富为主要目的。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大清,国家惨遭劫掠,人们遭受巨大的伤亡和痛苦,大清王朝从此走向衰败落后与贫穷之路。

日本战国的大名守护制度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君封臣制度有什么异同?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日本战国的大名守护制度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君封臣制度是类似的制度。其本质都是封建领主制度。领主有大小,小领主效忠从属于大领主,大领主上面还有更大的领主。比如日本的幕府将军,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就是最大的领主。而日本的大名,神罗的封君,就是大领主。大名下面有家臣,有些还是城主,这些都是小领主,在神罗就是封臣。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有采邑,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以家族成员为武装的核心。当有战争发生时,领主就会征召下一级的领主们带领军队前来参战,大大小小家族的武装力量凑在一起,组成了战斗所需的军队。这种制度在我们中国也有,最典型的就是西周的分封制,只是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再小的领主地盘都要比日本和神圣罗马帝国大上很多,后两者的领主基本可以细分到村级别的,这与我们中国不是一个量级的。

领主对下级领主的控制力,主要依靠自身的实力来达成。这也是分封制最大的缺点。一旦上级领主的实力得到削弱,下级领主的忠诚度就很容易降低。为了自己家族的生存,下级领主往往会在上级领主衰弱时,选择投靠其他大领主,或者直接取代大领主。单就日本战国而言,下克上在战国时代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就是很典型的下克上,一步步成为美浓的大名,也即大领主。

而织田信长因为性格乖张,行事特立独行,在刚刚继承家督之位时,就受到家老们的质疑,甚至有些家臣开始准备叛变和出奔。如果这些家老放弃支持织田信长,那么信长的实力就会瞬间瓦解。等到今川义元上洛时,尾张的很多小领主直接倒向了今川一方。再比如关原之战前的丰臣和德川两大家族,这两方都是大大领主,下面家臣无数,德川家康虽然表示效忠丰臣秀吉,但其实并没有从属关系,因为双方的领地都是独立的。

一般情况下,最大的领主,幕府的将军和日本的天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因为自身实力的薄弱,往往被架空,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实权落在下一级领主手中,即日本的大名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君。上述两者对自己领地内的军政财三权享有高度自治,因此除了名义上的效忠外,其实质是独立的,领主之间彼此进行战争,以扩大地盘,对此名义上的领主无力阻止,只能坐视他们打成一团。


文章TAG:文明  帝国  皇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