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追击的吴军前来相持了差不多两个月,看着占不到什么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而且,还有能力分兵平定叛乱。而且,这时候,蜀汉赵云得到吴军追击而来的消息后,也主动出动接应。但实际上吴军跑得比赵云还快,来救援的赵云还没到永安,追击的吴军已经自己撤退了。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三国志·先主传》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而且,先主驻守白帝城之后,害怕的不是蜀汉,而是孙权。《三国志·先主传》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明明是孙权一方在夷陵之战中大获全胜,为什么刘备都还没怂,孙权先怂了呢?原因很简单,后方不稳了,曹魏要进攻东吴了。这时候曹丕刚继位,而且已经篡汉称帝。一开始,孙权还表现得很诚恳,曹丕也立孙权为吴王。但是曹丕坚持要求孙权送任子入朝以示自己是真投降,而不是缓兵之计,孙权就不同意了。

曹丕大怒,下令伐吴。《三国志·吴主传》初权外讬事魏,而诚心不款。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须督拒仁。请注意这个时间点。这一年的年初,刘备开始出兵进攻东吴。

孙权卑词厚礼,以求曹丕支持。到六月,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刘备收集残军,退驻永安。吴军乘胜追击到永安。这时候,孙权态度就变了,不听曹丕的了,激怒了曹丕。九月,曹丕下令同时在荆州和江淮两个方向出兵伐吴。孙权一看曹丕灭吴的决心很大,顿时亚历山大,感觉自己顶不住了。所以,孙权一方面派兵防御,一方面再次向曹丕认怂,同意送任子等。

到十月,孙权就不能不向刘备认怂了。因为这时候形势变了,对孙权来说,如果刘备也同时再次出兵,进攻东吴,东吴就很难顶住。事实上,刘备这时候确实也动过这个心思。《三国志·陆逊传》吴录曰: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

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刘备并没有趁人之危进攻东吴,报夷陵之战的一箭之仇。别说这是因为刘备仗义,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他这时候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到。如果真打算干,他就不会写信刺激陆逊,而会直接干起来了。咬人的狗不叫,爱叫的狗不咬人,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陆逊回信的意思就是不接受刘备来信的调戏,直截了当的表示,你不就是想罢兵求和吗,直接说得了。

所以,十月,孙权遣人向刘备认怂请和,刘备表示同意。这就意味着,刘备承认他自己目前没有能力大规模进攻东吴,只能自保。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馀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

关羽性格傲慢,大意失荆州,那为什么不派更稳定赵云来守荆州?

我们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里面武将排名大多都遵循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原则,赵子龙排在第二位,他的武力值甚至在关张之上,但是为什么刘备一直把赵云留在身边,而关羽,张飞却都派出去镇守一方呢?有这三点原因,刘备的心思缜密不得不让人叹服。第一点,赵云年纪尚轻,资历较浅,相比较于关羽张飞震慑力不足众所周知,荆州可以说是巴蜀地区的门户,镇守荆州这样的重任一定得需要有一定影响力能够震慑的住周边地区的人才可以。

虽然赵子龙七进七出,威震天下,曹操也曾大加赞赏,但是和关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关羽跟随刘备最早,早在刘备还是一个小诸侯的时候,关羽温酒斩华雄就已经威震天下,而赵子龙则最早跟随的是公孙瓒,直到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在袁绍的帐下,赵云才真正跟随了刘备。可以说,论资历,赵云和关羽没有可比性。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赵云  陆逊  害怕  是因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