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说刘福通被围,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故意让张士诚和刘福通打得两败俱伤),才派兵去救。插一句,张士诚是“盐军”,他不属于红巾军系统。最后刘福通战死,他的集团被团灭,韩林儿变成了孤家寡人,被朱元璋救出后,接到了滁州宗阳宫,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也有一种说法是刘福通没有战死,跟韩林儿一起被朱元璋救了)韩林儿变成朱元璋的傀儡后,朱元璋也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他。

因为当时朱元璋需要韩林儿的号召力对付一个劲敌——陈友谅。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红巾军出身,并且也都是小人物逆袭,从小喽啰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但陈友谅和朱元璋不一样的是,他属于南方红巾军系统,跟朱元璋的北方红巾军不是一路的。南方红巾军的教主叫彭莹玉,民间都叫他彭和尚(中国弥勒佛的原型)。元末农民起义之前,韩山童、刘福通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北方招兵买马。

他们在北方收买人心的口号是“明王转世”;彭莹玉也同样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南方招兵买马,但他在南方的宣传口号是“弥勒降生”。由于北方红巾军更有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的特点。而南方红巾军更偏向佛教。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南北红巾军先后起义后,这两股力量从一开始就看对方不顺眼,把对方视为敌人。南方红巾军就不细说了。

总之就是,最先挑头的大佬全部被消灭,最开始只是小喽啰的陈友谅变成了大佬。(南方红巾军还有一支势力在明玉珍的率领下脱离陈友谅,在四川建国)1363年,也就是韩林儿沦为朱元璋傀儡的同一年。南北红巾军的扛把子,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这一战的规模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是奠定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决定性战役。

最终,陈友谅的铁索连环巨舰大船被朱元璋用火烧的办法击破。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身重流矢而亡。(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当中,周瑜火烧赤壁的原型)第二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大军兵临武昌城下。陈友谅次子陈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大度的赦免了他,并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半岛,交给高丽王监视。至此,南方红巾军主力被团灭,朱元璋一统了整个红巾军系统。

统一红巾军后,朱元璋开始向东扩张,重点攻击张士诚那个盐贩子。1365年,徐达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将张士诚占据的江北他的根据地高邮,以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等地,全部收复。第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向张士诚发起总攻。大战持续了一年左右,打到1367年的七月,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就在朱元璋向张士诚总攻期间,他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从亳州返回南京应天府。

韩林儿的船队途径瓜洲时,船体漏水,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此事众说纷纭,但是否是朱元璋所策划的,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总的来说,韩林儿一开始就是个傀儡。他只是个小孩子,仗着他父亲韩山童在北方白莲教徒中的号召力,刘福通才立他为皇帝。当刘福通势力被消灭后,韩林儿就是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当傀儡是很正常的。而当陈友谅为代表的南方红巾军也被消灭后,他其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个人认为,梁山之中只有鲁智深算得上好人,各位怎么看?

诺大的梁山之中只鲁智深一个好人,如此论断本人不敢苟同。且不论你以什么标准去称量好坏,甄别善恶,单就这绝对化的结论就让人难以置信。鲁智深是好人,其他梁山人便不是好人,这笑话式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其理论根据,事实依据又是什么?同样是打打杀杀,攻城掠地,同样是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为什么鲁智深是好人,而其他梁山人就不是好人?退一步说,就算除好人鲁智深外,其余107条梁山好汉无一善类,那么,放眼八百里水泊,其中的数万士卒、众多妇孺及喂马做饭打杂的一干人众便再无一良善了吗?这种仅凭主观臆断得出的荒唐结论恐怕连你自己也不会相信,又怎么能令人信服?鲁智深算得上好人,这本人深信不疑。

他襟怀坦荡,义薄云天,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时时处处彰显着侠义心肠和英雄本色。然而,“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梁山义旗绝非鲁智深一人能够扛得起来,那是千千万万梁山英雄共同擎起,而让它猎猎飘扬在历史的天空中的。站在北宋朝廷,贪官污吏,恶霸豪强的立场上,水泊梁山无一例外全是目无王法,不忠不义的草寇反贼,是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恶魔匪类。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一品  封关  官之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