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水浒传》里的蒙汗药是种什么迷幻药?不是安眠药,因为解药又是什么配成的?《水浒》毕竟不是医书,所以沒有介绍。解药之法,清人程衡在《水浒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因而,“毡笠儿”大概又可以做遮阳帽用。用曼陀罗制成蒙汗药,是何人何时发明,尚不知。

《水浒传》里谁是做局的?他的逻辑是什么?

《水浒传》本身就是个大局,而且是一个大迷局,即便是《红楼梦》恐怕也难以与之比拟。施耐庵就是个做局的,一部《水浒传》隐藏了五代末期至大明永乐初年四百余年历史,这个谜局经历了五百余年仍然无法破解。施耐庵到底是谁,生活在什么时候,《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七十回之后历史好汉还有哪些真故事……都是难以解开的迷局。

本题题主所问,《水浒传》里谁是做局的,虽然没有涉及到上述这些问题,但离开这些问题,也就很难深入文本,讲清楚书中做局人的逻辑是什么。《水浒传》里做局的人很多,施耐庵以无数个小迷局构成了一个大迷局。迷局太多,也不可能逐一列举,以下讲几个文本故事,解读一番做局之人是谁,他的逻辑又是什么。误走妖魔是张天师做的局 目的是要祸乱宋徽宗《水浒传》“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个回目明确写道,洪太尉是误走妖魔。

文本故事中,确实也是如此,洪太尉是在张天师以及上清宫道众的引诱下,放走了妖魔。且说洪太尉奉旨宣请嗣汉张天师前往汴京城祈禳瘟疫,在上清宫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去上龙虎山去请张天师。走不多远,就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和一条雪花大蛇。虽然受了些惊吓,但洪太尉并没有退缩,继续提着香炉,怀揣御旨往山上走。一见未能吓跑洪太尉,张天师便亲自出“牛”,先以未卜先知之术取得了洪太尉的信任,然后告知张天师早就知道徽宗宣请,已经驾鹤去了汴京。

在洪太尉眼中,张天师就是个小牧童,一个牧童都能“先知”自己的身份来历,张天师就别提有多厉害了。如此,便基本打消了洪太尉继续上山的念头。张天师又告诉他龙虎山上毒虫猛兽,小心伤了性命。洪太尉已经见识过了猛兽毒虫,自然对张天师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又回到了上清宫。张天师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不让洪太尉上龙虎山,而是要让他回到上清宫,让道众引去放走妖魔。

果然,在上清宫道众的引导下,洪太尉打开了伏魔大殿,撬翻了大石碣,挖开了镇锁妖魔的地窖,将一百零八个妖魔放了出来。施耐庵的故事讲得非常清楚,张天师假洪太尉之手,放出了妖魔,这个局是张天师做的。张天师做局的逻辑,或者讲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局呢?从《水浒传》的故事来看,张天师做局的目的,原来是要祸乱宋徽宗。明明是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的故事,为何又扯到宋徽宗时期去了呢?《水浒传》中的张天师道号虚靖先生,查阅《宋史》以及《张天师世家》可知,放走妖魔的虚靖先生是宋徽宗朝的张天师,而不是宋仁宗时期的虚白先生。

龙虎山上清宫原本叫真仙观,宋真宗敕改为上清观,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时拨款重建。政和三年(1113年)升格为上清正一宫,即“上清宫”。也就是说,龙虎山的上清宫是宋徽宗投资兴建的。这些信息,一致性的指向了宋徽宗。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的白额锦毛虎与雪花大蛇,对应着宋徽宗宣和年间的梁山好汉,明面上是陈达与杨春,隐处则有暗喻燕顺与另外一个生肖属蛇的神秘人物。

各种信息都显示,张天师所布的这个局,是为了在宋徽宗时代梁山好汉的故事做铺垫。同时,也暗示宋仁宗嘉佑三年逃出的妖魔,将在六十二年后在梁山聚义,向宋徽宗发难。这是《水浒传》文本大架构,要说做局之人,其实并不是张天师,而是施耐庵。吴用做局智取生辰纲 目的是要逼晁盖上梁山《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一度被误读,说成是起义造反的经典之作,体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

后来,读出了这段故事中吴用的“智取”破绽百出,轻易的被何清破了案。于是,又将矛头对准吴用,说他就是“无用”。其实,智取生辰纲恰恰写的是吴用多智,吴学究设了一个局,这个局瞒过了晁盖,更瞒过了很多读者。晁盖在得知生辰纲的情报后,立即与吴用商议计较。晁盖认为,他做了一个七星聚义梦,预示着这件事情有上天保佑不会出事。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水浒  青帘  酒旗  酒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