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他们就搞出了一个大名单,要替换里面的22个武将,准备升级人员名单如下:灌婴、耿纯、王霸、祭遵、班超、王浑、周访、沈庆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葛从周、周德威、符存审。这23个人是准备升级到武成王庙的人物,个个也是一时的名将。准备替换下来的名将有: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彭越、周亚夫、段纪明、邓艾、陶侃、关羽、张飞、杜元凯、慕容绍宗、王僧辩、吴明彻、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

合计共有22人,是彻头彻尾的大换血了。赵匡胤让搬走的白起雕像并没有被移出武成王庙,而是降级了。而且这一名单也不是最后敲定的升降具体名单,还有后来的调整方案。赵匡胤是不是闲着没事干,倒腾武成王庙的配享祭祀的历代名将干什么?这里面有深意,虽然赵匡胤在961年“杯酒释兵权”了,一批大将退位让贤,不再统领军队,但是还有不少怨言的,毕竟权力突然就没有了,优越感不存在了。

大将手下有很多部下还在位,对赵匡胤逼退大将颇有微词,他们是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赵匡胤搞得这一套有卸磨杀驴的意味。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真实的情况让各位是大跌眼镜了!赵匡胤要撤换的22人历史名将一个都没有被撤换,那些候补人员名单中一个也没有进入武成王庙之中,看来那23个人的大名单根本赶不上唐朝确定的人员名单。

这个替换名单刚一公布,就惹来了一位通达明白的大臣的激烈反对,这位大臣就是梁周翰。梁周翰可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大家,与高锡、柳开、范杲等人引领北宋初年的文坛,当时有“梁高柳范”之称。梁周翰对替换武成王庙一事分析的非常透彻,主要有三点:一、找缺点人人都有。按照赵匡胤的说法,被剔除的人员个个都有瑕疵,譬如白起杀降、吴起杀妻、孙膑是残疾人士、廉颇曾经被俘虏等所谓的重大个人瑕疵,因此被移出武成王庙。

梁周翰根据制定名单的准则找出了很多尚留在武成王庙名将的重大瑕疵。列举如下:乐毅也曾经被俘、诸葛亮侍奉的是偏安之君、李广因为误了军期自杀、邓禹败于回溪、窦婴因为朋党被杀等,梁周翰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名单是有大纰漏的,那个名将没有瑕疵,吹毛求疵谁都会的!二、搬走22员历史名将对大宋将来不利。梁周翰还称,你赵匡胤修建武成王庙,目的是激励将士,北宋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此时是963年),你整了这么一出幺蛾子,到底是弘扬武将的精神还是贬低武将?吴起和兵圣孙武并列,当时号称“孙吴”、白起是战神、孙膑是兵家亚圣、韩信被后世尊为“兵仙”等,你把这些人都搬出武成王庙,那武成王庙还是武成王庙吗?支撑武成王庙的不是姜子牙一个人,而是古代名将的集结和升华。

搬走这22人,武城庙的威信在社会中掉价不少,几乎没有了公信力了。宋朝的武将们对这事虽然没有发表意见,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武将战功多等于白干,说不定还有杀身之祸,谁还尽心尽力为宋朝征战?三、民间对这些早就耳熟能详,撤换使得民间思想混乱。在赵匡胤确定迁出武成王庙的历史名将中,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尤其是如下几位: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周亚夫、邓艾、关羽、张飞、杜预、李光弼等人。

民间的贩夫走卒和儿童们都了解这些人的点点滴滴,已经深入民心了,而且很多人把这些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对他们十分仰慕。如果朝廷将这些人的神位移出武成王庙,必然使得百姓议论纷纷,对此事十分疑惑不解。议论是难免的,恐怕有人对其进行误读的宣传,更是祸乱民心。况且这些人都已经作古了,是非功过自然有人评说,何必对死去的人吹毛求疵,对死去的人发愤慨,根本就没有必要。

(梁周翰像,阻止了赵匡胤全面撤换武成王庙名将名单)最后实施的结果如何?梁周翰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匡胤感觉这事太草率了,没想到撤换这些历史名将的害处有这么大。不过这事总要动一动,一些人要进行升降,增补来体现自己说话一定要算数,不然丢脸大了。至于具体怎么安排,没有多少记载,不过到宋徽宗时期有武成王庙具体祭祀名单和名将们的排名。

和唐朝排名的对比情况如下:一、张良。唐朝时期,张良是十哲之一,坐在武成王姜子牙右手第一位。宋朝时期改了,他站在姜子牙雕像的身边,配享祭祀。二、十哲排位变了。唐朝如此排列: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列于左,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宋朝如此排列: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浑邪  王归汉后  替换  匈奴  
下一篇